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跨境电商成就国际贸易新方式

第一财经 2016-12-23 21:19:00

作者:张苑柯    责编:聂伟柱

本周,中国建设银行跨境电子商务金融中心正式成立,依托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手段,跨境电商在领域“数字经济”的新常态下,逐步实现高效、信息对称以及成本合理化。

今年G20杭州峰会上,建设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的概念被写进峰会公告。本周,在全国首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举办的“潮起钱塘·全球跨境电商峰会”上,中国建设银行跨境电子商务金融中心正式成立。

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近日在峰会上表示,经济全球化的三大基本要素没有发生改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对于全球跨境电商而言是重大的机遇。

跨境电子商务造就全球贸易新格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数据低迷。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蓬勃兴起,尤其是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逆势强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龙永图提出,跨境电商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的新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全球贸易转变到跨国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主导全球普惠贸易;第二,从进口方为主的全球贸易开始转变到买家和卖家、进口方和出口方全产业链的合作共赢;第三,从全球贸易的规则体系转变到传统贸易和跨境电商规则体系共生共融;第四,中国从全球贸易规则的学习者和执行者逐渐转变为国际规则,特别是跨境电商规则的制定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佟桂莉发表观点称,跨境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国际贸易新方式,其表现为三个新特征:贸易链的扁平化,大数据的精准化以及供应链的全球化。佟桂莉认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数字经济就是数字化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两种经济应该协同发展。

PingPong跨境金融CEO陈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eWTP是个生态概念,提倡公平、高效的环境,得益最多的并不是超级大企业,而是中国三千万中小企业。“金融是eWTP的中间环节,作为大生态的基础服务设施,追求的是更高效、更便宜、也更安全。”

陈宇对记者举例,中国卖家通过海外平台收款时,费用可高达3%至8%不等,作为零售行业,其单个环节成本可谓天价。陈宇认为,虽然跨境结算存在难点,但成本虚高并不合理,出口行业需要新的变革。“目前跨境电子贸易在税收方面也存在难点,”陈宇补充称:“电商在国内的配套金融体系已经较为成熟,然而在跨境贸易上仍然存在断层。欧盟、美国等地区对跨境电子贸易的税收政策尚不明朗,而外资公司中国本土化、中国公司海外本土化等一直存有壁垒,发展依旧较为滞后。”

大数据支撑信用,有效减少成本

自2012年以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逐一推出银行系电商平台,近年来更是将目光投向跨境电商领域。建设银行推出“跨境e+”系列金融产品,通过与“单一窗口”直联,为B2B、B2C等各类跨境电商模式客户提供涵盖支付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收支申报、账户管理等在内的金融服务,实现了“关、检、汇、税、商、物、融”信息流闭环处理。

中国建设银行中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孙剑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与银行建立过业务关系的企业,可在线提出融资申请,从单一窗口显示的信息中识别判断其业务的真实性,不需要再提供纸质资料。”

孙剑波补充称,“依托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手段,在数据量积累足量时,企业贷款不需要再依赖于第三方担保或资产抵押,可直接通过大数据信用评分,根据其过往交易量变化,结合税务、海关数据等相关记录,动态管理融资额度,实现线上自主放款,提升效率。”

此外,企业通过评估历史数据获得融资时,其融资成本将大幅下降。在线下贷款环节中,抵押、登记、评估、第三方担保等都会产生费用,而以信用数据作为贷款参考能降低贷款成本。信息对称性及其可追溯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因此服务价格亦有所下调,对银行和企业而言是双赢。同时,贸易融资相较一般融资更为短频化,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比也更具优势。

随着互联网不断变革着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所有信息的分享都正在变得数字化。若想成功实现提倡的数字经济,前提是必须要有大量真实有效的“数字身份”作为基础。瑞银认为,“数字身份”将会成为未来经济结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元素。如果没有市场参与者积极地在网络上建立身份识别和属性认证,那么实现数字经济将沦为纸上谈兵。

佟桂莉在峰会上强调,信用就是财富,应该通过信用体系对电商实施管理,通过大数据对汇聚的各类信用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梳理,构建起企业分级评价和管理的模式。目前杭州已经建立商品主题库和信用主题库。在信用数据库的支撑下,结合监管部门的信用认证和第三方信用服务评价,可以对企业开展有关信用方面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包括对企业的资质、经营管理、外部环境、历史信用记录、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交易情况等进行评估。

“把这几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汇聚、分析、建模,构建起一个信用的评级指标体系,可以向监管部门、向金融部门、金融机构反馈,为政府监管、市场创新提供数据决策上的参考。”佟桂莉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