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全球迎来首种可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
这项临床试验由世卫组织领导,几内亚卫生部等机构参与。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试验去年在几内亚开展,当时该地区仍不断出现新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近1.2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人参与了这项试验。
研究人员首先选取了18岁以上的成年人开展试验,这些人都不是孕妇、哺乳期妇女或重病患者。2119人立即接受了疫苗接种,2041人则推迟了21天接种疫苗。结果显示,立即接种疫苗的人都得到了有效防护,没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热。但在推迟21天接种疫苗的人中,则有16人患上埃博拉出血热。
上述试验结果证实有效性后,研究人员将接种范围扩大至6岁以上的儿童,共有1677人立即接种了疫苗,其中包括194名儿童。结果显示,他们也得到了有效防护,没有患上埃博拉出血热。
在接种疫苗的5837人中,约一半的人出现了头痛、疲劳和肌肉酸痛等轻微的不良反应,个别人不良反应较重,但他们的身体都在数天内恢复了,并没有产生长期影响。在一直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中,共有7人患上了埃博拉出血热。
生产疫苗的美国默沙东公司已经获得美国和欧盟方面的一些资格认证,这有利于相关监管机构加快审核这种新疫苗,使其尽快投入应用。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首次发现,此后非洲多次报告偶发性疫情。2013年年底,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开始蔓延,随后扩散到周边的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导致疫情加剧,1.1万余人死亡。直到今年3月,世卫组织才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已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次研究报告的作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波勒·基尼说,尽管这项成果来得有点晚,许多人已经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失去生命,但这至少能保证下一次埃博拉疫情来袭时,人们不会束手无策。
带状疱疹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比一般人高。
国家疾控局准备做一个到2030年的五年规划,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疫苗。
得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4月4日的报告,该州麻疹病例总数目前已经达到481例,三天内增加了59例,增幅达14%;住院人数从42人增加到56人。
面对今年近6亿美元的收入缺口,世卫组织已提议将2026-2027年的预算削减21%,从53亿美元降至42亿美元。
这10多年间,我国GDP持续增长和居民支付能力逐渐提升,也为“扩免”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