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会上表示,将邀请民营资本参与商业火箭开发项目、卫星研制和商业化项目。
吴艳华指出,2016年以来,世界航天日益呈现新的热点,就是商业航天的推进力度是空前的。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航天要融入国民经济,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提高综合国力做贡献。
第一,从政策维度来说,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指导意见,对此已有明确表述,欢迎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的卫星商业发射、卫星应用等有关领域。
第二,最近中国政府针对外国企业投资中国领域发布了一个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其中航天领域禁止投入的项目非常少。关于卫星的研制、核心配套产品的研制、应用、服务等各领域,都欢迎鼓励国际、国内各种资本投资。
第三,在本部白皮书中,也阐述了商业航天的有关政策,对私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多元资本包括境外资本,都是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一是关于商业火箭,现在至少有不少于3家企业从事商业火箭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国有股份都是多元化的,尤其还有民营企业。二是关于卫星研制、设计、攻关以及关键的材料、单机,我们也是鼓励的,特别是卫星应用推广,目前我国已经有170颗卫星在轨,要把这些卫星用好,同时要把大量的航天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更好更快地转化为民生福祉服务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至于大家关注的如商业发射场、商业测控等领域问题,我们都在深化论证,也是持开放支持的态度,这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
吴艳华表示,未来五年,将积极推进航天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保障国家投入的同时,完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优势资源、优势力量参与航天发展。到2030年左右,中国航天要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报告数据称,截至2035年,星链计划中所用到的运载火箭和卫星将产生大量残骸。届时地球上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个人“被残片砸死或砸伤”。
实践中存在估值定价难题。
项目对投标人资格要求门槛高,因供应商报名数量不足三家而流标,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2025我国商业卫星发射即将进入爆发期。
今年将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滚动接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