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将匠心注入机器算法|一佳之言

第一财经 2017-01-11 20:04:00

作者:刘佳    责编:彭海斌

未来算法技术必定走向人工智能化,依靠它们能够解决的事情包括对用户画像、洞察的判断……但在技术背后,优秀内容人的直觉、经验和匠心仍不可替代。

在新闻资讯领域,人工编辑和机器算法究竟谁更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了今日头条不设总编辑以及算法没有价值观。在他看来,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头条有主编,他不可避免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内容,而头条做的就是不选择。。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轻芒联合创始人王俊煜却在知乎上呛声:“技术是有价值观的,取决于你想用来做什么;面对现实不意味着沉沦于现实之中; 普通人今天也不仅仅需要娱乐,他们除了娱乐以外,也还需要更多。

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一点资讯,则是挖来了互联网新闻的教父陈彤。用陈彤自己的话说,未来要在算法的基础上加入新闻理念和情怀。

而总编辑陈朝华刚刚离职的搜狐,以及腾讯、网易都想要“人工+机器”两者兼得。按照搜狐的说法,搜狐对新闻内容展示方式进行了调整,采用“编辑流+推荐流”的模式。但两者究竟怎么结合,目前外界还没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

 

事实上,如果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看,背后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在新闻资讯领域,如何处理人工编辑和机器算法之间的微妙关系?

十几年前门户崛起时,有匠心的编辑和有经验的内容团队无疑最重要。陈彤曾用一本《新浪之道》解构网络新闻运作,其中举例道,在“9.11”恐怖袭击发生时,新浪网编辑在事件发生之际捕捉到最早的信息,事件发生9分钟后发布了第一条新闻,并且将这条快讯放置在新浪首页和新闻中心首页重要位置,。这是中国大众传媒对“9.11事件”发出的第一条报道。

而现在的信息碎片化时代下,连门户自己都已经被称作“传统媒体”,甚至连接 wifi 的 app、手机垃圾清理工具都塞满"新闻"。伴随着新闻热点的多元化,海量的新闻内容来满足读者对资讯的阅读需求,如果继续单纯依赖人工编辑,受到内容数目的限制,内容分发效率确实不高,而且,人工编辑往往集中于最热门的头部内容,往往“千人一面”,更长尾的内容则很难再有精力覆盖。

机器算法正好擅长这些难题,一方面,它通过采集海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每时每刻最热门最值得用户关注的资讯;另一方面,推荐引擎会根据用户对用户浏览、收藏、转发、评论新闻资讯的行为不断进行分析,再结合其阅读喜好、习惯、阅读时间、阅读位置等多个维度,建立起个人用户模型,两者结合后,智能地为用户推荐越来越精准的个性化信息。当你使用次数越多,针对你的个性化资讯推荐就变得越准确。

简单来说,就是把搜索与推荐的技术优势最大化地嫁接在新闻客户端上,通过上亿级别的因素组合来挖掘、分析数据,寻找各种规律间的联系,分析用户兴趣并推送其所需信息。

因此,在张一鸣眼里,今日头条不是做新闻,而是做信息的获取,做法思路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现在完全是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而不是取决于主编的才华。

可以看到的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无疑令分发效率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算法提供的内容对用户的价值是否也有相应的提升?

特别是,如果一味依赖话题数据指标和话题相关性的算法分发,由于读者猎奇心或是出于心理最微妙的兴趣使然,追求槽点和趣点的声音占据了大多数,这就让信息趋于片面。舆论“狂欢”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标题党、涉黄新闻、无营养的鸡汤文大、耸人听闻的低劣内容等大行其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出于当你在头条点击一条“原配暴打小三”或是某类犯罪新闻,系统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每天自动为你源源不断地推送相似单一的内容。而这正是因为“聪明的算法”。

这也是外界对于头条类个性化推荐新闻App的批评之一:你不能用算法一味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

正如凤凰网CEO刘爽所言,“海量读者因为非常耸动的标题被吸引过去,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他个人的体验很不愉快,但他点击这个行为留下来了,被算法捕捉到,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多的人被吸引,它也会给这个新闻更多的权重,所以会推荐开去,这严重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除了可能把大众阅读的口味引向低俗化,另一个可能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有,如果一味迎合用户兴趣,“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浪潮是否会形成信息孤岛,从而挤压掉他们真正感兴趣或者培养新兴趣话题的生存空间,他们感知新事物的机会越来越少。?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曾在《网络共和国》讨论过类似的情形:为每个读者量身定制的“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出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而且,至少目前来看,机器的算法还不是万能的。

此前,Facebook曾把其推荐最热内容的“趋势话题(Trending Topic)”撤掉人工编辑,改为全部机器算法执行, 希望由此降低主观因素对推荐内容的影响,结果不过还不到 3 天,完全依靠演算法筛选热门新闻的趋势话题,让一则关于美国大众新闻主播梅根•凯利(Megyn Kelly)的假新闻登上版面,更导致一张普利策获奖照片被算法认定是情色图片直接删除而成功激起民愤。

对于人工编辑而言,要想避免这些错误非常容易,但 Facebook 筛选趋势话题的演算法依赖于这一话题相关文章和贴文数量,相对来说较容易让假消息、骗点击标题的新闻登上版面。

从趋势来看,未来算法技术必定走向人工智能化,依靠它们能够解决的事情包括对用户画像、洞察的判断……但在技术背后,如何注入人文情怀?至少优秀内容人的直觉、经验和匠心仍然不能被替代。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一年260万公里,BOSS直聘铁壁团队跑出了一份求职安全指南

04-22 11:34

谷歌5月将向更多用户推出AI“美图”工具 重点是免费!丨从华尔街到陆家嘴

04-12 10:43

破解随机性“密码”的人:数学大神摘得2023年图灵奖

他主要研究随机性在计算中的作用,以及协议设计和密码学,奠定了当今大部分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

04-11 22:19

中小市值追踪|两大业务支持天准科技业绩高增,人形机器人或是下一个增长点?

天准科技,一家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主要业务为视觉测量装备、视觉检测装备、视觉制程装备和智能驾驶方案,尤其是机器视觉业务,占公司收入的90%以上。

03-08 17:01

芒格可能会对中国投资者说:学会空仓;促进内需的两个好办法 | 一周大V热观点

📈市场点金 ———— 赵建(西京研究院院长): 投资界的精神领袖芒格留下的精神遗产,在今天的中国投资者看来显得更加珍贵。我想芒格可能会对中国的投资者说:最重要的,是学会空仓。 📊宏观慧眼 ————​​​​​​​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大城市化、服务消费,是促进内需的两个好办法。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 最近政府宣布增发一万亿人民币国债,表明财政政策思路似乎有些转变,比以前更加大了显性财政支持,预计明年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定在3.5%-3.8%,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至少达到4万亿元。 🌐海外观察 ————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假期消费数据显示美国消费支出出现乏力迹象。未来储蓄对于消费的支撑预估将逐步走弱,利率上升对于美国居民支出的负面影响或逐步显现。 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热观点

2023-12-01 14:4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