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将和我一起来做些伟大的事情(Great Things)。”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感情饱满地向媒体宣告。而在一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和董事长马云则低调地说道,“小生意、小生意(Small Business)”。
两位“商人”相见甚欢,顿时火花四射。
在特朗普内阁人选初定、扬言要对华征收45%的进口关税,对华鹰派人士彼得•纳瓦罗负责组建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中美贸易前景堪忧的背景下,马云与特朗普周一热情洋溢的会面让小编为之一振。
马云和特朗普重点讨论了如何帮助100万美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小企业,通过阿里巴巴的平台向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销售美国农产品和服务,100万个中小企业进而会转化成100万个就业岗位。马云此举既迎合了特朗普增加美国就业的诉求,也为打破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抛出了一块敲门砖。
危险的贸易战
随着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以及鹰派内阁名单的出炉,中美贸易关系气氛紧张。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来,从他和他的团队在公开场合或社交媒体发表的言论,以及政策构建、人才构建等各方面看,对中美经贸关系可以说是剑拔弩张,有明显的保护主义,呈现贸易鹰派的态势。按这种情况,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战恐怕一触即发。
即便他不兑现竞选时做出的“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的承诺——因为如果他这么做,会受到来自国会和其他产业链的压力。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授权,在150天的范围内,对外来商品征收15%的关税。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特朗普组阁提名不少对中国强硬的鹰派人士,特别是提名曾出版两部专著专门抨击中美贸易关系、并支持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的彼得•纳瓦罗新组建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凸显了日后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
如若中美之间当真爆发贸易战,短期内可能会给中国造成需求侧的巨大冲击。而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等或许会迫使政策更加被动,也将增加人民币更大的贬值压力。而更悲观的一种情况是,稳增长压力加大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进一步宽松措施,错失结构性改革良机。
事实上,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型跨国公司都视中国为重要市场,美国同样依赖从中国的进口。除非美国对全球所有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国家同时进行贸易战,否则低端制造业的美国回流将难以实现。
合作才能双赢
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对立带来的挑战和伤害必然多于机遇和利益。马云此次“特朗普大厦”之行可能告诉我们更多的是合作才能双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特朗普和马云见面说明他还是想和中国的企业进行一些务实的合作,一些他认为能够为美国经济和就业带来好处的合作。
【谭浩俊】: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如果能够在中小企业合作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应当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是有利于两国中小企业和居民的大好事。如果马云的目标能够实现,给中国中小企业和居民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能要远高于美国。因为,阿里巴巴搭建的旨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不可能是单向服务平台,而一定是双向服务平台。而按照目前中美两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居民就业状况,只可能是更加有利于中国中小企业与居民。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孙兴杰】:特朗普虽然是商业大亨,但是却得到了小企业的支持,作为回报,特朗普当然要为这些支持者寻找商机。马云来了,创业和就业机会就来了。但是有个前提是,特朗普不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否则,两国贸易环境恶化,美国的商品怎么登陆中国市场呢?经济和战略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用战略的眼光去处理经济问题,恐怕不是商人之道。马云未必能够让特朗普接受自由贸易,但是特朗普却不能拒绝马云提供的就业机会。这是不是中美经济关系的翻转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解决美国就业问题。其实中美合作对美国经济和就业来说都很重要,但是现在特朗普谈论中美贸易的矛盾比较多。中美在经济领域还是有很多合作机会的,目前中国企业已经为美国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而且很多美国人通过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获得了工作岗位。未来,如果中国企业能更多地向美国投资的话,那么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学家宋清辉】:阿里巴巴集团对于美国而言,不管是商业利益或者是政治意义,都是利大于弊。一方面,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阿里巴巴平台,将美国的农产品和美国的服务销往中国和亚洲,对美国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从另外一方面而言,通过阿里巴巴与美国的商界广泛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中美之间的互相了解,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和进一步深化中美关系。
特朗普曾向美国人民承诺,把流向海外的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本土,但知易行难,短期内难以实现良好的愿景。与其叫嚣“中美贸易战”,不如直接牵手中国的“贸易伙伴”,让对方给美国输入大量的就业机会。
未来美国对中国企业的计划,可能会随着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而发生重大改变——中美之间只是表面剑拔弩张,特朗普上任后中美不仅不会发生贸易战,在特朗普政府时代,合作共赢仍是主旋律。市场不必过度解读,中美两国有些分歧、摩擦很正常。
公共外交缓和中美关系
从更深层次来讲,对于特朗普“商人治国、利益当先”的特质,“中国队”派出马云“打先锋”,以公共外交的方式更容易获得成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特朗普对中美经济关系的认知,之所以会和实际情况有差异,在一定层面上是由他自身原因所造成的。他把美国的很多问题归咎于中国,或归咎于墨西哥。他对中美经济关系的认知是肤浅的,因为他没有从政或者相关专业背景,也不了解实际情况。他周围的很多人也欠缺基本知识,他自己的地产商经历并不能给他带来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刻认识。另外,从特朗普的个性来看,愿意做交易,比较实际,这对未来中美之间达成一些合作和协议,化矛盾为合作,还是有好处的。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教授孙兴杰】:马云和特朗普都是成功的商人。特朗普从商人而成为白宫主人,马云从电商而成为全球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代言人,成为联合国贸发会青年创业与小企业特别顾问。两人的会面,当然主要是在说商业、创业,但是远远超过了纯粹的商业范畴,而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次,从外交的盘面而言,马云在特朗普大厦露面,至少为不确定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些确定性和缓冲。当传统外交渠道出现阻碍时,应采取迂回策略,启动公共外交。马云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公共外交“能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每逢总统过渡期,中美关系都会有一些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马云在内的企业家与特朗普以及特朗普团队进行沟通、交流,这对于中美关系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马云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性人物,很有象征意义。他去谈一谈,是有好处的,也提醒特朗普,中国有巨大的潜力来帮助他实现政策和战略目标。所以这件事对中美经济关系来说,有正面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此次两人的会面,为中美贸易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向。特朗普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复苏美国经济、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马云和特朗普的互动,为这种可能性增加了更多空间。未来在特朗普的任期内,中美经贸关系未必是我们所想的“一边倒”,而是存在积极合作的可能性。
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负责人更是直言,美国农产品行业的全面危机已经到来。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61岁的马云近半年来密集地在国内公开露面。
“我们不是去追求让机器像人,而是让机器去理解人类,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
美国选择将铁锈带工人的贫困、挣扎、堕落归因于外部,归因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而我国聚焦内部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开放,将改善人民福祉、投资于人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