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7年保险业监管定调 防范风险成监管重心

第一财经 2017-01-13 16:47:00

作者:张菲菲    责编:聂伟柱

项俊波对风险防范与处置的措辞之严厉,再次彰显了监管层对风险的“零容忍”。

1月12日,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在发言中再次重申“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这一监管理念。

从项俊波对风险防范与处置的措辞之严厉,再次彰显了监管层对风险的“零容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将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

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项俊波在会议上指出,做好2017年的保险监管工作,关键在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把“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理念贯穿到监管工作各个方面。

项俊波指出,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推动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把保险立足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推向新的高度。

数据显示,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年均增长16.8%。

项俊波强调,要打赢一场硬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要坚持露头就打,出手要快、下手要狠,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形成风险隐患的,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跑在风险前面,瞄准要害、果断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保监会数据显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从2011年的5家减少到2016年三季度末的3家,行业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1月底的1.76万亿元。

从严监管

2016年险资频频“举牌”引发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已经在资本市场搅动了一轮又一轮不小的波澜。自去年12月以来,最严监管风暴已经上演。保监会先后责令前海人寿整改,并暂停了前海人寿,随后责任恒大人寿整改,暂停公司万能险业务,并派驻工作组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开展现场检查,12月底,保监会对万能险业务整改不到位的华夏人寿、东吴人寿等2家公司采取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三个月内禁止申报产品的监管措施。

在跨年的近一周以来,保监会基本以每日一文的节奏发布文件,从财险产品、保险公司合规、保险公司股权等多个维度全面防控风险,去年年末保监会更是建立了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业务分级分类监管。

项俊波指出,保险行业和保险监管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模式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多重因素共振加大了保险风险防控的难度,风险防范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趋势日益明显,但监管自身建设还相对滞后。四是保险监管系统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深化保险监管改革

项俊波指出,全面深化保险监管改革,推动保险监管走向现代化。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积极推进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保险产品监管改革,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制度体系。

同时,项俊波指出,切实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打造全面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格局。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个人税优健康保险、巨灾保险工作持续推进,大病保险全面铺开,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责任保险产品体系日益健全,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发挥。

项俊波强调,牢牢抓住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条主线,把提升监管能力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基础,把完善规章制度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支撑,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监管干部队伍和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新形势下从严从实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实三项服务,把保险业服务全局推向新的高度。

项俊波还指出,要抓好四大改革,继续以深化改革引领发展新常态。适应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按照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积极深化市场体系改革,有序推进条款费率改革,稳步实施资金运用改革,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要。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