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在2055年,全球经济体下的有薪工作中,49%将借由改善现有科技而实现自动化,相当于12兆美元的薪酬,而受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中国与印度。该报告还预计,自动化可将全球生产力的按年增幅提升0.8-1.4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报道,麦肯锡12日在港发布题为“未来产业:自动化、就业与生产力”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生产力增长放缓,而包括机械人技术、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等在内的自动化科技为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针,并有效减低因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而带来的影响。
麦肯锡香港分公司总经理倪以理在记者会上表示,自动化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政策决策者、企业领导与员工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他指出,自动化仍需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充分发展,业内需要思考的是职业重新分配的问题,而非大规模失业。
报告显示,全球范围来看,可自动化的工作内容涉及相当于11亿名员工及11.9兆美元的薪酬。在中国、印度、日本及美国四大经济体当中,受影响的雇员人数占全球劳动人口的一半。其中,受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中国与印度,将涉及6亿名员工。
报告还表明,最易受到自动化影响的工作类别包括重复性的体力劳动、资料处理及资料收集等,常见于制造业、餐饮业及零售贸易业;而最不易受到影响的类别为人员管理与培养,以及需要运用专业知识的岗位。
倪以理说,机械人与电脑目前不仅能更有效率地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工作,还能完成更多过去难以被自动化、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例如认知判断、情绪反应及自动驾驶等。
他表示,如果自动化导致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或薪资压力,政府可考虑补贴所得税、统一基本薪酬、有条件转业及调整社会安全网等措施,企业则应注重对员工的再培训,未来的求职者应关注那些在自动化时代仍有市场需求的技术与能力。
多位受访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产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大面积应用,已涉及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以及光伏等行业,基于制造成本以及可靠性等因素影响,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中央网信办:着力推动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形成自驱性发展态势
广州:正部署成立产业办 专门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工作
创新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模式背后,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高度的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
坚持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牵引,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