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股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流动性担忧短期缓解 积极做多A股正当时

第一财经 2017-01-23 15:39:00

作者:张志斌    责编:陈楚翘

现在可以拿掉“逢低”二字,春季积极做多!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区域,经济增长预期的修复是主要的上行催化。

随着央行节前持续投放流动性,市场对于节前流动性担忧缓解,A股市场周一随之继续回升,成交量也有小幅增加。而12月份良好的经济数据也从另一个方面对股指回升构成支撑,春节红包行情正在进行中!

从市场全天的走势来看,股指早盘在小幅高开之后呈现震荡走高之势,尽管此后出现一定的兑现压力,但全天维持红盘走势。上证指数最后报收3136.77点,上涨13.63点,涨幅0.44%,成交1481亿元;深成指报收9976.19点,上涨70.05点,涨幅0.71%,成交1836亿元;创业板指数报收1887.32点,上涨6.57点,涨幅0.35%,成交505亿元。两市全天合计成交331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王汉锋等认为,短期流动性改善有助于缓和市场预期。前期市场气氛较为低迷,特别是高估值中小市值股票出现明显回调,主要是受到以下一些负面因素的制约:1)虽然市场流动性相比去年四季度末略有缓解,但从债市收益率节后走势来看,债市担忧似乎并未根本缓解。春节来临流动性偏紧预期和信用债发行情况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2)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也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如果价格继续上扬,市场担忧政策紧缩风险;3)年初仍是股份解禁的高峰期,投资者较为关注股份解禁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中小市值板块对应的股份解禁量偏高等等;4)美国新总统正式就职,中美贸易战的风险在上升。如果一旦中美之间贸易关系恶化,也可能会对短期市场情绪造成伤害。

以上因素作用下市场前期持续缩量调整,上周四市场成交跌破了3000亿元关口,对应的换手率降至1.4%附近,对比历史区间来看,这明显低于历史均值,且属于历史偏低的换手率,这一方面说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已经较为悲观、风险已经有所释放;另一方面从历史的经验看,市场达到比较低成交量的状态下,虽然一般还难以判断市场立刻就会改善,但总体上,市场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在减小,从长周期来看往往对应的是底部区域(至少是局部)。再结合周末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偏谨慎预期,因此对前景不必过于悲观。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等则认为,1月是货币中性预期以及各种去杠杆事件性担忧集中发酵的时期,总体表现为当跌不跌,也是申万宏源策略在1月建议“逢低”积极做多的原因,目前预期改善的契机已经出现。近期市场的回调与事件性因素的发酵直接相关,现阶段事件性因素的边际影响已逐渐减弱。另外,尽管事件性因素对于市场的回调有较强的解释性,但驱动市场回调的中期因素却是悲观的宏观和股市流动性预期。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宏观流动性预期应适当修复;证监会虽未放慢IPO批文的速度,但对IPO 从严审核,并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都构成股市流动性预期的改善。

申万宏源证券策略组认为,现在可以拿掉“逢低”二字,春季积极做多!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区域,经济增长预期的修复是主要的上行催化。后市观点维持乐观,春季积极做多。核心逻辑包括两方面:

1)前期市场“经济差+流动性收紧+财政收缩战线”的预期组合过于悲观。去年12月CPI低于预期,市场对于PPI在一季度高点后逐渐回落的预期也较为一致。在通胀预期尚未有效确立的情况下,这样的过度悲观预期组合难以长期保持,存在改善空间。通过重点关注经济增长预期上修的催化剂发现,去年12月信贷数据超预期,四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以及云南调研在房地产、银行和PPP方向的超预期。后续依然可期待1月信贷数据超预期,以及春节后中观和调研数据的持续验证。

2) 市场的性价比在回调中已明显提升。量化体系告诉我们,现在市场自身的状态已经开始往2016年2月底的状态逐渐靠拢了。市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底部区域”的判断犯错误的概率依然不高。真正的风险是后期的油价和通胀预期,只要油价不出现长时间60美元以上的情况,那么通胀预期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说明美国经济没有超预期强劲,美联储也不会超预期连续加息;反之,则春季行情之后投资者一定要多一分谨慎。申万宏源整体关键假设表(KAT)的中性假设仍然维持油价55-60美元,后续会持续跟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油价的影响。

王胜认为,新兴成长股短期反弹,但整个春季行情强周期和价值风格贡献相对收益仍是大概率,继续坚守。成长股市场特征的调整相对充分,所以短期快速反弹实属正常,但展望整个春季行情,强周期和价值贡献相对收益仍是大概率,核心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基本面的改善、业绩兑现和与潜在催化剂的共振的角度,强周期和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依然明显占优,相关行业一季报和年报仍将超出市场预期,国企混改、一带一路、军工等“两会”期间必将催化剂不断。二是现阶段,强周期和价值风格的股价也处于高性价比的区域。结合着基本面变化,成长股的总体性价比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尽管存在短期超额收益修复的可能性。所以,成长风格能否系统性提前归来,取决于强周期和价值行情(绝对收益)演绎充分的程度,周期搭台方能成长唱戏,仍需耐心等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