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读《海权论》:我们依然处在一个海盗式竞争时代

2017-01-29 09:05:00

作者:杨小刚    责编:黄宾

回顾美国海权扩张历史,依然没有摆脱靠显示“块头”,靠比拼火力强大、舰艇更牢固、殖民地更辽阔争霸时代的循环,海上力量和武力依然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这跟几个世纪前的海盗式竞争并没有本质区别,“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并没有结束。

编者按:
 
世界从来不太平,小到邻国的冲突,大到世界战争,从古至今,基本没有停歇。在冲突与战争中,也伴随人类整体进步和大国强国更替。
 
500多年以来,西方国家在欧洲大陆经历了列强争霸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并且通过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开拓、战争、贸易、货币与金融体系,建立了全球秩序,这个由西方主导的基本结构目前仍然维持着,但不断发生演变和更替,甚至权力中心发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转移。
 
在总结这些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的演变进程中,诞生了很多经典著作。翻开这些经典著述会发现,地缘政治看似波云诡谲,每次世界强国更替,需要运气也充满各种偶然,会面临不同时代背景和迥异挑战,但历史变迁和大国之间较量,仍遵循一些规律:积蓄实力,纵横捭阖,选择策略,寻找时机,有待时日,权力重心不经意间就完成了转移。
 
当前,国际格局又面临重塑和重整。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军事强国的战略,呈现大拐点的征兆;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在一些国家兴起;新的国际力量的组合和连横正在进行;科学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外交与战略的一些基本前提;地缘经济、金融与货币、网络空间以至外太空空间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
 
重读经典,温故知新。2017年春节期间,第一财经的8位编辑和记者,向大家推荐了10本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西方经典著作,梳理西方的地缘政治思维是如何形成,如何影响到强权的战略选择,如何导致了大国的兴衰,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
 
今天我们再次将这10本书的推荐推出,欢迎关注。

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开世界历史,无论是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替代,还是荷兰对西班牙、英国对荷兰的替代,以及美国对英国的替代,每次世界霸主易位,都伴随着海洋霸主的易位。同时,每一个世界霸主国家,都必定拥有一支世界超强的海军力量。

如果考虑到海权是和民族国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可以把15世纪欧洲扩张以及民族国家的酝酿当作海权的发端。但是,把历史经验上升为战略理论,“海权论”的真正提出和形成,则是19世纪中晚期。美国军事理论家、战略家、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公认为是“海权论”的创立者。

马汉生于1840年,他的“海权理论”形成并公之于众,则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并由系列著作组成。主要包括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以及1905年完成的《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等书。

这三部著作被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也使他成为“海权论”的主要推动者和奠基人。其实,此后出版的《美国的海权利益》等书,也影响巨大,特别是对美国海权的扩张,具有指引作用。后人提及或出版马汉的“海权论”,基本都包括上述内容。

马汉毕生大部分时间跟海军打交道。他父亲是西点军校教授,马汉选择了海军军校学习。毕业后加入海军,35岁时升任上校。后来在美国海军学院教书,并连续担任此校两任校长,他的大部分海权理论著作,都是在此期间完成。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详细梳理海权概念的人,马汉把海上利益(sea interest)、海上霸权(sea hegemony)、海上力量(sea power)这些概念相关的涵义糅合成为其所谓的海权(sea power),进而推演出依靠海军强大实现这样的“power”的路径。

马汉认为,制海权对一国力量最为重要。控制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生产、海运、殖民地和市场,看似互不相关的三件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的目的在于交换;交换要依靠航运才能进行;殖民地则方便并扩大了航运的行动,并通过大量的安全区域对航运进行保护。这些都是为了扩大海权。

马汉还把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点、政府性质等,作为六个支撑海权的主要条件。

马汉直言不讳地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事务。陆权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无论其国土如何广袤,最后终难免于衰亡的命运。一个国家如果能用海军力量控制海上,并保持强大的商船队,则全世界的财富资源便都可以供其役使。

除了贸易和商业利益外,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海上力量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军事史。他详细分析海洋霸权国家历史盛衰,通过特殊事例和特定历史环境说明海权的确切作用,系统阐述海权重要意义,提出海权具体建设方案,并影响到后来世界历史格局。

马汉“海权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往前看200年,在于17世纪50~7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迅速提高,开始向外寻找市场,殖民扩张,为了打败曾经的海上霸主和商业竞争对手荷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在此期间,还夹杂着英、法、荷、西之间的混战。所以,英国海军被马汉推崇备至,他的整个海权论都是通过对英国海军的研究而创立,甚至像法国、荷兰、美国等海军的缺陷,也是跟英国比较而得出。

马汉的“海权论”,也顺应了美国的扩张要求。19世纪发端于欧洲的工业革命传到美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大都市陆续形成,人口大增,向北美大陆以外寻求市场、扩大贸易的能量也在不断累积,各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

不久之后爆发的美西战争,则是美国海权扩张的实际操练。这一战役,美国不仅夺取了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控制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而且取得了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

特别是同为海军出身的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成为美国总统后,更是把马汉的理论奉为圭臬,大力发展和布局美国海权。他推行的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就是以马汉理论为基础的。此后,美国除了舰队的扩建和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还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也以马汉理论为原型。

“海权论”对英、法、日等海洋强国的影响非常巨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日本舰艇上每一位舰长都配发一本《海权论》,作为必需的装备之一。日本军方曾打算重金聘请马汉担任海军顾问,被马汉婉言拒绝。后来日本军方根据马汉提出的理论亦步亦趋,并一一付诸实施。很快,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海权国家”。

尽管马汉一再强调,美国的海权扩张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美国不是以殖民地为目的,而是与被控制国家互惠互利、良性循环。但回顾美国海权扩张历史,依然没有摆脱靠显示“块头”,靠比拼火力强大、舰艇更牢固、殖民地更辽阔争霸时代的循环,海上力量和武力依然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这跟几个世纪前的海盗式竞争并没有本质区别,“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并没有结束。

在此中国需要思考的是,有一天在海上替代美国、成为新的第一海洋大国,它的“加冕”路径,会与美国替代英国、英国替代荷兰、荷兰替代西班牙、西班牙替代葡萄牙的场景,有何不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