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CFV十年•全球金融风云人物】拉加德:迎接全球经济挑战的女人

第一财经 2017-01-29 10:59:00

作者:周艾琳    责编:于舰

人民币终于在2016年10月1日进入了SDR,权重10.92%,在五大篮子货币中排行第三。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话语权上升。在这背后,拉加德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被称为欧洲的“铁娘子”。在任法国财长期间,她被誉为“欧元区最好的财长”,身高1.80米的她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中可谓“一览众山小”。当年,IMF的24位董事都毫无疑问地相信,拉加德是最合适的总裁人选。2016年2月19日,IMF执行董事会一致同意拉加德连任IMF总裁一职,她的第二个任期从2016年7月5日开始,为期五年。

过去五年,拉加德领导IMF帮助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推进IMF份额和治理改革,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拥有了更大话语权。下一个五年的挑战对这位“铁娘子”而言绝不简单——IMF连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结构性改革被久久拖延,英国脱欧后的前景令全球担忧。

对于中国而言,拉加德的意义在2015年、2016年显得尤为特别。新汇改、人民币正式进入IMF特别提款权(SDR)都令这两年成为了人民币的“大年”,而拉加德可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欧债危机“大冒险”

回顾过去几年,拉加德面临最棘手的挑战无疑是欧债危机。在2011年7月6日履新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后,摆在拉加德面前的就是解决希腊债务危机这个棘手的问题。

针对一些人对于女性角色的质疑,这位“铁娘子”一开始就发话称,在解决希腊危机的问题上,绝对不会有半点仁慈和退缩。

拉加德对于欧洲危机的处置态度尤为强硬,这也在其上任伊始就惹恼了“娘家人”。

在其上任后不到两个月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全球央行行长年会上,拉加德表示,欧洲银行业需要“紧急资本重组”以防止债务危机扩散。此言一出,惹来了众多欧洲官员和银行业人士的“口水”。

欧洲方面担忧拉加德的言论将进一步惊动投资者,但拉加德的支持者却认为她只是“皇帝新装”里那个说出真相的孩子而已。事实证明,欧洲银行业风险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关联是危机不断恶性循环的主要症结。

此外,当56岁的拉加德和57岁的默克尔这两位风格迥异的“铁娘子”,当年在解决债务危机的方式上有着不同见解。前者是魅力四射、身着香奈儿的优雅法国人,而后者是脚踏实地、务实强硬的德国人。

对于欧债危机,拉加德的“处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确保流动性、紧缩财政以及建起足够强大的“防火墙”;默克尔则相信,正是挥霍无度的政府导致许多国家陷入危机,因此紧缩政策才是通往稳定的根本方式。更大规模的防火墙只会给像希腊这样的国家一个错误的安全感来放松必需的痛苦措施。对她来说,扩大防火墙的前提必须是更严格的财政控制。最终,3月末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宣布将金融防火墙总规模从5000亿欧元扩充到约8000亿欧元。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莫里斯·戈德斯特恩当时就说:“如果IMF选择置身度外的话,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会更加糟糕。”

为新兴市场争得“话语权”

当然,与欧债危机同样棘手的就是IMF拖延5年之久的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

拉加德当年就承诺,在当选后新兴国家仍将在IMF获得更大影响力,而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IMF份额改革意义深远,尤其对中国而言:超过6%的份额将从代表性过高的成员国转移到代表性不足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994%大幅上升至6.390%,跃身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全球话语权的显著提升。

然而,根据《IMF协定》,重大事项由70%~85%特别多数票决定,发达国家在IMF中拥有半数以上的投票权,当前美国拥有17.9%的投票权,是唯一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国家。因此,过去几年美国国会的一再阻挠,也让拉加德对份额改革的一再拖延颇感无奈,因为这影响到了IMF存在的合法性。

所幸,在拉加德于不同场合的大力呼吁和各方努力下,美国会参众两院在2015年12月18日批准了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拉加德当天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并称这些改革是“关键一步”。

此外,提到拉加德,也就不得不提人民币和IMF的SDR。人民币终于在10月1日进入了SDR,权重10.92%,在五大篮子货币中排行第三。这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话语权上升。在这背后,拉加德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去年8月11日开始的新一轮人民币汇改过程中,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约3%。对于近几年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多的人民币而言,这一操作本应是极为合理的“纠偏”,但似乎就连央行本身也没预见到强大的中国式“溢出效应”。

也就在这时,拉加德送上了“及时雨”。2015年9月1日,她对外公开表示,外界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经济前景。 “中国经济正在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适度放缓是在预料之内的。”

在她看来,中国的最新汇改措施是极具激励意义的,有助于使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实现自由浮动。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币于汇改期间贬值近3%之后,IMF仍维持了其在2015年5月时“人民币不再被低估”的评判。其实,汇改也是人民币进入SDR的基础,拉加德则始终支持人民币进入SDR。

2016年以来,IMF一直在为包含人民币的新SDR篮子做着一系列技术性准备。未来,IMF也将与中国央行一起,在扩大SDR的作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