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央企兼并重组将加速,提升资本运行效率是难点

第一财经APP 2017-02-13 22:37:00

作者:祝嫣然    责编:计亚

今年央企重组仍将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如何通过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今年央企兼并重组划定两条主线

央企重组步伐在近两年来明显加快。国资委已明确,今年年内央企数量将减少到100家以内,企业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将加速。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进行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并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改革等相结合。今年央企重组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通过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如何将重组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及如何产生机制转换与资源配置的协同效应。

如何实现“1+1>2”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此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表示,推进改制上市,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一方面要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探索海外资产整合;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金鑫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央企重组仍将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如何通过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企业重组不是两个企业资产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提高效率的效果。

“以前的央企重组整合是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的重组,目前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通过内部重组剥离低效无效资产。虽然各家企业均有主业,但当前大部分中央企业涉及的行业仍显过宽,中央企业内部各附属企业的效益和实力参差不齐。”张金鑫说。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此前国资委的媒体通气会上,明确了央企重组的三大思路,即瞄准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进重组,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进重组,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效率推进重组。

张喜武表示,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不是简单地减少户数,也不是单纯地做大规模,而是为了行业产业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去年12月,战略重组后的中国五矿集团,在整合融合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正式提出打造千亿内部市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千亿内部市场这样的创新举措,显示了两大世界500强企业的融合工作推进到实际操作层面。如果内部市场开拓有力,实现了“1+1>2”的效果,将为大型中央企业重组开辟整合融合的道路提供样本。

推动国资向主业集中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日前表示,今年央企数量将被压缩至100家以内,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央企数量要根据“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来确定。

李锦表示,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在规范中进行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与分类改革结合,有很多将会出现在央企与地方国企,或者央企与民企之间,2017年重组动作会比过去两年都要大,也更加频繁。

对于今年的央企重组思路,李锦认为,新一轮国企重组将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扣住供给侧改革的主线,清理退出一批国企,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进而实现央企“瘦身健体”、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目标。

张金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只吃不吐”就无法形成国有资产的良性流动和国有资本的有效增值。但如何平稳有序地处置应战略性退出的业务,既需要企业的操作经验和智慧,也需要制度和舆论的配合,目前仍是制约中央企业重组效果的难题。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经济结构调整、压缩过剩产能和清退“僵尸企业”都将为央企间重组整合提供新的机会,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行也将进一步“点燃”央企间重组整合步伐。

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多家央企也提出了自己的重组思路。比如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表示,内部资源重组和对外联合重组是国机集团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而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南航集团则提出重点推进业务整合。

李锦认为,许多大型央企在原有业务重叠、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当前结构调整就是要解决央企“过长”、“过宽”的问题,向主业集中才能做优做强。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储粮与中储棉、港中旅与国旅、中粮与中纺、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等5对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整合,中国航发集团成立,国资委监管企业户数减少到102家。此外专业化整合和企业内部重组也取得了新进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