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情人节涌动新三板"分手潮" 企业券商间督导矛盾尖锐

第一财经APP 2017-02-14 19:36:00

作者:周宏达    责编:陈楚翘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达91家挂牌公司更换了主办券商,包括11家创新层企业,督导期维持最短的只有3个月。分析人士指出,企业跟券商分手有多种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券商督导期间的服务不满意。

周二,爱迪科森(430086.OC)公告更换主办券商,在西方情人节这天结束了与南京证券的“爱情长跑”,没有熬过“七年之痒”。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达91家挂牌公司更换了主办券商,包括11家创新层企业,督导期维持最短的只有3个月。分析人士指出,企业跟券商分手有多种原因,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券商督导期间的服务不满意,融资、并购甚至常规的信息披露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券商则抱怨督导收费太低,企业方人员素质较差,抽不出督导人手。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现在分手是因为当初太盲目,更换主办券商实际上有利于形成资源最优化配置,加大券商之间的竞争。随着新三板市场增量萎缩,部分券商正在争夺存量的督导业务,作为后续资本服务的切入口。

督导能力不足酿“情变”

2月14日,教学软件服务商爱迪科森公告称,公司已经将持续督导主办券商从南京证券更为东北证券。上周五,公司与南京证券解除持续督导协议获得股转公司首肯。

2010年冬天,爱迪科森与南京证券“走到”了一起。次年4月,在南京证券推荐下,爱迪科森成功在新三板的前身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到如今双方分手已经将近七年,这是今年以来“感情”维持时间最长的解除督导案例。

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多达91家挂牌公司更换了主办券商,包括11家创新层企业,督导期维持最短的只有3个月。

新三板实行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制,只要主办券商与挂牌企业之间还有督导协议,券商就要对企业终身负责。并且,解除督导关系必须由双方一致协商同意。绝大部分解除督导的公告都显示,主办券商在督导期间勤勉尽责,挂牌公司认真履责,但是挂牌公司出于战略考虑,双方充分沟通和友好协商,就终止督导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挂牌公司和主办券商分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券商服务不满意,企业挂牌后有融资、并购重组的需求,但是主办券商不给力。而对于资质不太好,信息披露负责人素质较低的企业,券商又懒得过问。

他表示,“新三板上很多是初创企业,很多事情要问督导人员,但大概率是不理你的。主办券商督导人手有限,往往一名督导员要负责十几、二十家公司。企业会有很多常规性公告,如果券商不能及时帮助企业发公告,双方就会吵得不开交。”

由于主办券商不能够单方面解除督导关系,所以如果双方发生争执,就可能矛盾越积越深,直到“一拍两散”。

截至周二,新三板上共有挂牌公司10646家,主办券商100家,平均每家券商要面对超过100家企业。目前,督导企业数量最多的是申万宏源证券,达到659家,安信证券、中泰证券和中信建投督导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周一,股转公司发布了1月份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券商挂牌后督导环节的负面行为记录依然高企,占据全部业务负面行为总数超过一半,其中发行备案申请收到股转公司反馈最为突出。

前述券商人士认为,新三板市场扩容初期,各家券商新三板业务过快上马,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持续督导能力不足的伏笔。并且,新三板企业信披工作繁复程度有时不亚于上市公司,但同时督导收费较低,券商持续督导业务存在成本收益不匹配的现状。

他表示,年初是缴纳持续督导费的集中期,也是券商投行人员流动的密集期,投行团队可能把项目带到新东家,因此,近期更换主办券商的案例还会增多。

券商战略接收督导企业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跟主办券商分手的挂牌公司中有11家创新层企业,其中帝联科技(831402.OC)、英派瑞(430555.OC)、指南针(430011.OC)、宇邦新材(832681OC)等还在积极筹备IPO,是新三板上受到瞩目的公司。

对于资质较好的新三板企业更换主办券商,知名新三板研究机构K先生工作室创始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拟IPO企业可能会选择为自己IPO辅导的券商为新的主办券商。

北京一家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总经理认为,一些挂牌公司换主办券商是考虑到后续资本运作安排,包括上市、收购等。由于收购中需要第三方券商作为财务顾问,收购人在收购挂牌公司后,自然就把财务顾问聘为主办券商了。还有券商提出为企业对接上市公司资源,也让企业转过来。

从券商的角度,记者发现,申万宏源、中信证券、大通证券转出督导企业较多,东北证券、国融证券接收督导企业数量居前。

对此,上述北京券商人士表示,这与不同券商的新三板战略有关。“有的券商督导是由各个分公司各个团队甚至是营业部运行,没有建立完善体系的督导,管理较为分散混乱,为了降低风险,券商可能把督导企业大量转出去。”

他认为,对大量承接督导企业的券商,督导业务可能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在督导人员配备、体系建设比较完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会主动承揽督导业务,把督导从亏损业务转变成风险稍微可控的业务。

前述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则认为,随着挂牌速度放缓,市场增量企业数量下降,有战略考虑的券商会更加注重存量的督导业务,主动接收企业,作为后期并购重组、投融资业务的入口。

他表示,“企业换主办券商肯定会找市场评价较好、人手比较足的券商,谁的服务好去找谁。券商之间服务形成竞争,督导费用形成分化,这也会给新三板市场发展带来希望。”

(本报实习生王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