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征求意见发布之后,博弈的焦点之一是单间办公室算不算公共场所。为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10个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逾九成(92%)公众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此次调查结果更坚定了我们推动《条例》全面禁烟的信心。”
2月23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京发布了《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二手烟有害健康知晓率普遍较高,为95.2%,近92%的公众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
2014年11月,《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条例》被列入政府立法计划。在经过长达28个月的征求意见后,《条例》仍未出台,未按期完成2016年的立法计划。
中国控烟协会高级顾问、资深控烟专家许桂华硏究员许桂华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条例》之所以没有出台,无外乎是受到了不同人群的诉求的影响。她认为公共场所禁烟立法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看民意是不是支持,二看是否遵循保护公民健康至上,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许桂华表示,从调查结果看,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值得关注。一是95.2%的公众知道二手烟危害健康,表明这些年宣传富有成效,吸烟有害已深入人心。二是高达91.9%的公众支持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无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在公共场所禁烟已获广泛的民意支持,从而使《条例》规定室内全面禁烟有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并变得更加可行。三是高达近半数的公众对公共场所无烟环境不满意,尤其是受高教育者和18~45岁年龄段的人群,要求无烟环境己变成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愿望。
在立法过程中出现的其他不同声音和诉求,如全面禁烟会剥夺了3亿烟民的权利,控烟会导致烟草销量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全国地方不能一刀切等声音,许桂华说,条例并没有禁止吸烟者吸烟,只是禁止在室内吸烟。控烟的目的从长远看就是要减少烟草消费,但并不意味着财政收入减少,世卫组织建议提高烟税价格是最有效的双赢模式。
事实上,在2015年我国提高部分烟草税后,烟草销量出现首次下降2.36%,但财政收入不降反升,增加了919亿元。
许桂华强调:“我希望条例一定应是以绝大多数人民的民意为基础,以是否有利于国民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排除干扰。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应早日尽快出台。”
全世界一共有49个国家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一共是13亿人。如果中国成为第50个,那全球范围内在公共场所享受无烟的环境的人数将达到26亿。
商业银行的线上渠道整合浪潮已延伸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领域。
海岬型船舶市场在后半周加速上涨;巴拿马型船舶市场整体走弱;中东湾LR1、LR2及MR油轮运价持稳。
加州政府9日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裁定特朗普此前发布的,向加州增派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地区的命令“违法”,并请求法院撤销相关命令。
雷军在演讲中也强调要充分尊重生命,但有些表述很难不让人认为是在推卸责任。
事件从最初的个人形象危机、家庭危机,演变成了当事机构乃至医疗、教育系统的形象和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