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我国将建设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不同于“十一五”“十二五”交通规划,该《规划》是我国首次在交通运输体系提出“现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郑剑在3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该做到构建现代管理方式、满足现代需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
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
“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处于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优化网络布局的关键期、提质增效升级的转型期,将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规划》提出,“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网络覆盖方面,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稳步增加,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油气主干管网快速发展,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540万公里左右。
具体而言,“十三五”时期将加快推进的高速铁路建设包括贯通京哈—京港澳、陆桥、沪昆、广昆等高速铁路通道,建设京港(台)、呼南、京昆、包(银)海、青银、兰(西)广、京兰、厦渝等高速铁路通道;高速公路网络包括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
与此同时,“十三五”将完善运输机场功能布局。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建设哈尔滨、深圳、昆明、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国际航空枢纽,增强区域枢纽机场功能,实施部分繁忙干线机场新建、迁建和扩能改造工程。科学安排支线机场新建和改扩建,增加中西部地区机场数量,扩大航空运输服务覆盖面。推进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建设。优化完善航线网络。
共享交通发展红利
郑剑表示,交通对于扶贫、脱贫的作用非常明显。《规划》加大补短板的力度,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问题方面,强调发挥交通的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
《规划》要求,加快普通国道提质改造,基本消除无铺装路面,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西部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低等级普通国道升级改造和未贯通路段建设。
同时,《规划》强调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少数不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外,全面完成通硬化路任务,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的撤并建制村和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强县乡村公路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规划》大幅增加了运输服务方面的内容,强调高效服务、便利服务、智能服务,在不断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新兴交通需求。
郑剑表示,《规划》的指标体系设置了一系列有时代特征、能够让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效果性指标。提出了提升全国铁路客运动车服务比重、实现村村直接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交通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等具体要求。选取了步道自行车路网、邮轮游艇、通用航空等交通消费升级的重点工程为抓手,释放发展红利,让百姓实实在在体验到交通发展、交通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效。
有机构研报称,铁路投产新线带来新增需求;动车组、机车、信号设备等都进入到了维保更新周期,进一步增强了设备端需求的确定性。
今年以来民航“以价换量”特征依然明显,“旺丁不旺财”的态势仍在延续,航空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及预期。
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京沪高铁、沪苏湖高铁等多条线路相连。
去年共有26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超过3000万人次的有15个。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成都天府机场、北京大兴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昆明长水机场位列前十。
正月初七,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务工流、旅游流、返程流叠加,铁路迎来客流最高峰,但传统火车站客流,明显不及高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