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国家金融安全的顶层设计。建议成立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的‘金融安全委员会’,从国家战略安全层面把握大局,相机决断。同时,有关部委办局在金融风险预测、分析、评估和防范方面,形成常态化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机制,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响应机制,发挥综合防范金融风险的‘拉网式’安全平台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双宁称。
今年“两会”,唐双宁提出《关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关于建立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等。
唐双宁称,需要理顺影响金融安全运行的监管体制,下决心改革当前各控一域的金融监管体制,尽早解决信息分割、功能分离、决策各异的局面,提升监管效能,防止单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防止单一领域风险演化成全局性风险。
唐双宁建议加快国有金融企业深化改革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上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心理疏导,防范“对恐慌的恐慌”,多管齐下,构筑健康的金融心态,保持定力,增强处置金融风险的“艺术”性,防止由于心理恐慌诱发本可避免的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在规模、效益、技术、监管等硬实力上实现长足发展,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文化。因此,建议构造金融文化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将抽象的价值观转换为可观测、可评价的行动指南。”唐双宁的另一份《关于建立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中指出。
唐双宁建议,指标体系的建立可将“形而下”与“形而上”有机结合,反映党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和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引导金融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议由“一行三会”牵头,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组织成立“中国金融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研究力量编制微观“金融机构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中国金融文化发展研究基金会”,作为非营利公益组织,支持金融文化的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公益教育活动,促进强化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微观层面金融机构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包含金融文化建设的理念体系、制度体系、效率及质量体系、责任文化体系4个一级指标以及更细的二、三级指标。
根据指标体系,编制形成相应的“中国金融文化指数”和《中国金融文化年度报告》,按年度向社会公布。微观金融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行完善后,再推广和扩大到宏观金融文化环境领域,编制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纳入指数计量。
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和理性审慎的金融消费者群体是金融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
即使目前我国没有发行人民币稳定币,也应该将境内外人民币稳定币纳入监管,尽快出台人民币稳定币管理办法。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相关试点,不断探索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当企业真正理解 "反内卷不是保护落后,而是催生高质量竞争" 的深意,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期抢占先机。
《意见》从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30条重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