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全国早五年进入工业化后期,目前正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在“十三五”时期末,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25%。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正在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上做一些尝试。首先是项目投资上做增量,全力以赴地筹备和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
上海市经信委近日印发的《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就指出,培育10家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其中,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将聚焦汽车、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重点产业。
记者获悉,2017年上海市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共344个,总投资3389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石化、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其中,新开工项目108个,总投资538亿元,15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今年将开工建设。
第二,上海制造业要进行产业创新体系布局,比如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一批研发和转化平台,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第三,关注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一批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第四,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强调了各类政策体系设立新的专项资金等。
邵志清代表明确表示,下一阶段推进的主要工作是继续寻找和储备项目,因为有项目就有未来发展的后劲。第二,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比如材料、关键零部件、生产工艺要实现“工业强基工程”。
第一财经 赖婧 沈赐韵 北京报道
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措施,助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高效支持“两重”建设。
一图速览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汽车出海继续成为热门话题。
2025年全国两会,“就业”问题仍是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200万人以上,并将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AI等新产业创造新岗位,但部分劳动者面临技能错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职业培训、完善社保政策,以更精准的支持促进稳就业。
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今年实施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