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人大代表李伟:增加金融供给 引导资金有效流入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17-03-10 12:25:00

作者:邵海鹏    责编:李秀中

李伟表示,引导资金有效流入实体经济,其实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实体经济中;二是注入到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应切实发挥活络经济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约有2000万家的中小型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缴纳的企业税金总额也已过半,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的发展趋势,如何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让经济结构更合理、发展基础更稳更实,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近日,央行在其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了要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管理,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李伟表示,引导资金有效流入实体经济,其实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实体经济中;二是注入到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应切实发挥活络经济的作用。

对此,李伟建议,首先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加金融供给。比如,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以及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并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调节、监管规范等手段构建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的商业银行体系。

其次要提升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当市场机制无法内生足够的经济增长动力时,就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经济、行政等政策措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移,坚持内外需并重,提高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促成实体经济向好的预期。

第三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在经济下行时,资金往往出于避险的考虑而较难流入实体经济。此时,政府应发挥主动性,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差别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注重发挥国有银行,特别是政策性银行的导向作用。

最后要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改革。通过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夯实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借由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起资金流动性风险与投资回报之间相匹配的有效机制,从而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管道走向畅通;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实现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多元化,以此动员更多的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体系活力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