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西南分部主任、党组书记王抒祥在参加2017全国两会“对话新国企 发展新方位”访谈节目时,谈及了清洁能源消纳和特高压技术的话题。
王抒祥认为,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清洁能源消纳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谈及特高压技术时,他认为,自主创新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其在中国电网建设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话新国企 发展新方位”系列网络访谈,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社联合中国经济网、第一财经等媒体平台,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系列访谈节目。
三大原因影响清洁能源消纳
近几年来,清洁能源消纳困难一直能源行业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消纳困难问题,王抒祥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国电力长期以来按省域平衡,清洁能源以就地消纳为主,缺乏跨省跨区消纳政策和电价机制,清洁能源跨省跨区消纳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清洁能源省间消纳。
二是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中国清洁能源资源主要在西南、“三北”地区,采取集中开发模式,无法在本地平衡消纳,必须大规模外送,但外送能力不足。
三是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富集地区,辅助服务机制缺乏,导致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目前中国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机制缺乏,无法深度挖掘常规电源机组调峰能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对于如何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王抒祥认为,首先应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尽快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其次,要靠加快建设输电通道,特别是通过特高压的输电通道,把西部的电输送到东部去;第三,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第四要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绿色发电证书、碳指标等机制的引入等。
建设完善智能电网解决能源不均衡
特高压技术在中国备受关注。王抒祥表示,国家电网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研发出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其在中国电网建设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此,王抒祥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深入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建设改造工作,并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其在中国电网建设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特高压技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创造。”
王抒祥介绍说,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优势有三点:一是传输距离长,从之前的两三百公里提高到两千公里甚至更长;二是传输容量大,从过去的100万千瓦提升至800万甚至1000万千瓦;三是能耗低,传输过程中损失小,绿色环保。他指出,实践证明没有特高压输电技术,中国无法实现现在的超远距离输电。
王抒祥透露,在未来的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考虑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争取能源互联,通过建设完善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技术来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能源不均衡的问题。
他表示,此项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吻合,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上有多项基建、产能、投资合作,并提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下一步全球能源互联打好基础。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2025年,以可再生能源、核能、风能、电气化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引资规模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2万亿美元,几乎是传统化石燃料(1.1万亿美元)所吸引投资规模的2倍。
借助绿色金融的生态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在乡村振兴中的特殊优势,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本次主题展览围绕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低碳交通技术成果、循环经济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节能增效创新应用方案、绿色金融和认证等相关服务,以及绿色消费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六大核心板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