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宏观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蒲江的水果为什么这么甜,据说看蚯蚓就知道

第一财经 2017-03-16 23:11:00

作者:董鑫    责编:谢涓

土壤地力透支严重,导致农民发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市民担心餐桌上的农药和土壤污染。修复和保持土壤的健康,这个难题现在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2015年年末那场霜冻,地面温度只有零下5摄氏度,没施用调理剂的果树3天才缓过来,用了调理剂的果树两个小时叶子就绿了。”在四川蒲江县种了几十年丑柑的蒲江县长秋山果品协会会长倪文忠,对一种土壤调理剂啧啧称奇。

倪文忠口中神奇的土壤调理剂,原料竟来自一般人眼中毫无价值的餐厨废弃物和动物排泄物。

调理剂的供应商——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嘉博文”)和蒲江县合作的“城乡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更是在3月16日斩获了第四届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倪文忠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果品质量提高外形好看,采购商给出的收购价就上去了,每亩地的纯收入比从前提高了近3000元。

如今,作为生态农业的关键一环,蒲江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关注树上的果子长得如何,转而关注土壤里有多少蚯蚓。

给土壤盖上“厚棉被”

土壤离我们很远,因为我们不直接吃它、喝它;但土壤又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呼吸的空气、食用的粮食瓜果、身边的江河湖海都直接受土壤的影响。土壤与空气、水同处在自然循环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耕地资源少、质量差、利用强度更高、对耕地的依赖性更强。中国土地缺少休耕传统,土壤地力透支严重,导致农民发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市民担心餐桌上的农药和土壤污染。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曾撰文表示,在一些地方耕地自然修复需要50~60年;如果采取一些科技手段,在8~10年可以修复;如果采取成套的技术和工程化手段,2年就可以实现修复。

嘉博文执行总裁于家伊曾经就读农业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她表示,为土壤盖上有机质丰富的厚实松软的“棉被”,土壤质量就能得到较快的恢复和保护。

“厚棉被”就是于家伊所在的团队利用餐厨废物、动物粪便和秸秆等废弃物,生产用于土壤修复、地力提升的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调理剂,这项“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物腐植酸技术与工艺”曾获得2013年度中国专利金奖。

与此同时,在四川蒲江县长秋山的“不知火”柑橘(丑柑)果园,一项事关蒲江县农业未来的实验从2013年起悄然开始。

四川蒲江县是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上。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蒲江茶叶并称为蒲江三大支柱产业。嘉博文在这里通过搭建“5+1”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5+1”中的“5”指的是养土肥田、生物防控、高效农机、有机质循环养地利用、土壤环境大数据平台等“五大工程”,“1”是指包括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绿色信贷、农业保险、有机认证、检测检验等在内的“一个后端保障综合体系”。

经过四年的实践,蒲江县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0.22个百分点;土壤酸化趋势得到遏制,酸化土壤pH值上升0.13~1.96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1%,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保水、保肥性增强;超过九成用户化肥用药使用量减少10%-30%以上;全县生化防治防控覆盖率达到了35%。

土壤有机质的提升,直接使果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柑橘和猕猴桃不仅更甜,维生素C含量也提高了;农药残留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蒲江县副县长赵武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施用有机肥后,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蒲江丑柑果子更大更漂亮,并且甜度增加,果肉更化渣。土壤疏松了,蚯蚓多了,多年未见的松软油润的泥土又再次出现了。

蒲江的另一张名片——蒲江猕猴桃在蒲江县土壤进行有机化改良后,其公共品牌价值由10.55亿元飙升至102亿元。

从餐桌到田间地头,嘉博文搭建了一个“有机废物—生物腐植酸—土壤修复—生态有机农业”的产业链。

生态农业发展黄金期已到来

蒲江县所在的成都平原,是名闻遐迩的“天府之国”,在都江堰工程修造之后得名;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这里依然“沃野千里”,受益于科技进步。

蒲江模式的核心就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先行先试的案例引发了广泛关注,并推广到全国多个地区。几年来,嘉博文的土壤修复技术相继应用在昌平草莓、昌平苹果、安丘彩椒、海淀樱桃和青州小黄瓜等优质农产品。

以北京昌平区苹果园为例,昌平核心区3万亩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由平均1%提升到3%,土壤有机质年均提升0.2个点,年消纳有机废弃物17万吨以上,年均土壤固碳4.7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节约标煤1.81万吨,其土壤固碳效果远高于全球农业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平均每年“千分之四”的倡议。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农业的三大任务,简单总结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

而“蒲江模式”实现了三大目标的统一。近年来,很多地区政府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组织慕名到蒲江县调研。

韩长赋对蒲江模式也非常认可,并安排专家组评估蒲江模式。评估报告显示,该模式在全国率先整县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构建优质农产品一条龙服务体系,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方式,创造了耕地质量保护、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三赢”的“蒲江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县域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出了新模式。

本届“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代理评委之一、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李新民对第一财经表示,“蒲江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案例,且一举多得。

“首先,消除了作为污染源的餐厨垃圾。我们实地考察发现消纳过程是清洁生产的环保过程,没有显著的环境影响和扰民因素;其次,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进行熟化,制作出土壤改良剂,提高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另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逐渐扩大对周边农民的影响带动,农民从不认识到认识到逐步欢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培训指导都做得很好。”李新民说。

转变观念需要过程。“推广复制是漫长的认识过程。养地成本比化肥高,但农产品品质会相应提高,这个认识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政策对应。餐厨垃圾处理与生态农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于家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和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文件。

各地推广垃圾分类也有助于变废为宝,图为宁波一社区设置分类垃圾箱。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规划中的投资估算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518.4亿元。

今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相关装备和技术研发列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分项之一。业内认为,这是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机遇。

“十二五”末期,我国餐厨垃圾处理量达到295.65万吨/年,处理能力为1.31万吨/天,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万吨/天的处理能力有较大差距,餐厨废弃物处理的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其中,就提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等举措。

诸多利好政策的出台,让贫瘠的土壤从单薄的“纸”变成充满微生物的“海绵”不再只是空谈。

“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由保尔森基金会于2013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嘉奖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项目,旨在推广已在中国境内示范或推广的、在环境和经济领域具备双重效益的解决方案。

在16日于北京举办的颁奖典礼上,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财政部前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向代表该项目出席的成都市副市长刘烈东颁发奖杯。

“这是在技术之外,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给予肯定。”于家伊在颁奖现场激动地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