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日前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改进和完善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通过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规范发展制造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稳步推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合理考量制造业企业技术、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运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满足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资金需求。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业务试点,为科创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完善兼并重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切实选优助强,有效防控风险。
《意见》明确,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支持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要发挥保险市场作用,积极开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资金对制造业领域投资。同时,要加强政策协调和组织保障,完善产业和金融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和双向信息共享。要探索完善多样化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领域的信贷投入。
美国制造业需要至少2.9万亿美元的投资,才能达到1979年的就业水平。
中国制造业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智能制造和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关税壁垒和人才短缺的挑战。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斯凯奇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表示,公司相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并将继续投资产品、营销和基础设施,以扩大和支持其在中国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