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大运营商一季度日赚3.4亿元 但语音业务仍未止跌

第一财经 2017-05-02 17:57:00

作者:李娜     责编:刘佳

通信行业的竞争环境仍然非常激烈,移动短信量已经基本稳定,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仍在下滑通道,未来视频、云计算等新业务以及流量运营带来的收入增长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随着中国电信发布2017年一季报,三大运营商一季报目前已全部出炉。

通过对比可见,中国移动盈利能力依然遥遥领先,2017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股东应占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总和,持续领跑。中国联通实现营收负增长,但净利增速高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营收增幅最大,各项财务数据相对去年同期均有小幅上升。综合来看,一季度,三大运营商净利总和310亿元,相当于平均日赚3.4亿元。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业务和固网宽带业务是亮点,中国电信数据比较稳健,联通通过各种举措使财务数字走出了低迷。”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通信行业的竞争环境仍然非常激烈,移动短信量已经基本稳定,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仍在下滑通道,未来视频、云计算等新业务以及流量运营带来的收入增长成为重要的增长极。

语音通话仍在下滑通道

三大运营商的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1840亿元,同比增长3.7%;中国电信实现经营收入914.28亿元,同比增长5.8%;中国联通实现营收690.05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方面,2017年一季度中国移动股东应占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3.7%;中国电信股东应占利润53.48亿元,同比增长4.5%;中国联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88.3%。

从具体数据来看,运营商过往的传统业务语音业务仍然处于下滑通道。

中国移动公告显示,OTT业务对语音业务的替代作用还在继续加深,一季度总通话分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7.0%。虽然电信和联通未单独披露相关数据,但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前3月的通信业运行情况及主要数据,下滑形势仍然严峻,前三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6555亿分钟,同比下降4.8%。

“但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上升让数据整体来看还是向好的。”付亮对记者表示,三大运营商移动服务收入的上升,抵消了传统业务的下滑,预计下半年增速依然会稳定向好,并且在第三季度达到小高峰。

可以看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上升115%,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1271MB,ARPU(平均每月每户移动服务收入)稳步提升。中国移动客户ARPU为人民币58.5元,同比增长1.6%,手机上网流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01%,手机上网客户DOU突破1000MB。中国联通4G用户ARPU为人民币73.9元,移动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71.97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8%,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5.1%

中金公司表示,4G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将继续带动手机数据流量实现稳固增长,稳定移动ARPU并贡献可观的收入。此外,随着资本支出不断减少以及成本控制效果不断明显,运营商有望不断改善利润率。

谈5G尚早 突破新业务仍为当前课题

4月26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去年9月份顺利完成了5G第一阶段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试验,更加注重技术方案的集成度和可实现性。目前在北京怀柔规划了5G试验外场,完成了30站的站址规划,可基本上满足外场单站及组网性能测试需求。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第二阶段试验。

“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试商用还是产业链各个环节,谈5G变现仍然过早。”付亮对记者表示,互联网流量如果能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基于宽带服务等业务能够维持较快的增长,就能平衡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

事实上,随着传统业务的天花板效应渐渐发酵,三大运营商这几年都在各自的移动业务发力点上寻求突破,无论是电信在全网通、提速降费等领域的大踏步前进,还是联通在混改、移动流量方面的合作进展,都对中国移动的营收和用户量产生影响。

“比如中国联通也在内部积极推动公司化运作,并且积极和互联网公司、渠道公司合作。”付亮对记者说。

以云计算为例,此前中国联通首家产业互联网子公司“联通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和“联通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在广东正式成立,推出的云产品涉及政务、医疗、金融、智造四大行业。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海锋对记者表示,除了自身利益的羁绊外,体制往往是被外界诟病最多的。“运营商也知道这个问题,成立公司主要也是希望在人才引进上更加灵活。

但不论三家竞争如何,运营商依靠基础流量的经营服务以及增值业务来获得更多4G用户成为大势所趋,争夺用户也是为转型争取更多的时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