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堵漏未备案、缩期限:业内称发改委拟出海外债发行新规

第一财经APP 2017-06-13 21:06:00

作者:佘庆琪    责编:石尚惠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发改委正酝酿出台新规,拟在2044号文的基础上,对企业发行海外债的要求作出进一步完善,加强海外债券发行的管理。

6月12日,发改委下发通知,对5家企业在发行外债前未备案登记作出点名批评。

另外,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发改委拟在2015年《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下称“2044号文”)基础上修改外债发行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海外债发行管理。

5企业未备案被点名批评

被发改委点名批评的企业包括: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明发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等。

发改委在通知中强调,企业发行外债应按2044号文规定事前申请备案登记,事后及时报送发行信息。根据发改委2044号文,企业发行外债,须事前向发改委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并在每期发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发改委报送发行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备案制下,企业在发改委和外管局备案发行中资美元债需执行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债券发行、报送发行信息和外债登记四个主要环节。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海外债发行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后,发行难度大大降低,通过率远比审批制下要高,备案登记需要填写的信息也并不复杂。这为不少房地产企业境外融资打开了一扇窗。

对于这类未履行备案登记的企业,发改委此次也提出了明确的惩戒方法:有关律师事务所、承销商等中介机构要切实配合做好债券发行相关工作,上述企业应尽快补办有关备案登记手续。对发行外债不履行备案登记的相关企业,将考虑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平台不良信用记录和联合惩戒信息平台。

房企海外债发行量“腰斩”

相比于一季度的供需两旺,今年二季度以来,房企海外债发行明显缩量。

Wind数据显示,今年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已达137.8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规模的同时,增幅达60.1%,并创同期历史新高。但其中一季度发债规模99.2亿美元,二季度以来明显“腰斩”。6月以来仅有一只地产海外债发行。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中指出,首先从房地产行业来看,为配合境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海外发债批文发放趋缓。与此同时,城投中资美元债发行规模同样不及预期,今年城投美元债并没有延续2016年下半年放量发行的趋势,市场实际发行情况与预期偏离较大。

但对于此前市场曾传言“二季度房企海外债发行全面暂停”,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二季度以来房企和城投平台海外债发行备案变慢了是实情,但是向发改委备案登记的流程还是该遵守的。”

第一财经记者从发改委外资司网站也获悉,二季度房企发行并未完全中止。如景瑞地产境外债就获发改委予以登记,并于4月份在香港联交所顺利发行。而此次发改委点名批评的明发集团,则是在没有事前备案的情况下,在5月份发行了2.2亿元、票面利率高达11%的海外债。

民生证券认为,短期来看,房地产企业信用资质比较稳定。2018~2019年是集中回售期,今年债券到期偿还压力相对较小。从中长期来看,2016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境内外房地产融资途径收紧,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慢慢侵蚀到企业的利润表,一些前期拿地行为比较激进(土地购置/签约销售比例较高)、财务杠杆率较高的企业面临销售边际收紧、拿地支出高企、境内外融资趋紧等多重压力。

海外债发行新规正在酝酿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不止一家房企发行一年期及以下海外债。

就在6月13日,花样年集团发行了364天期、票面利率为5.5%的美元债;5月16日,绿地全球也发行了一年期美元债。而根据Wind数据,在5月份以前并没有一年期及以内的美元债发行。

按照2044号文规定,该文件要求备案登记的外债,是指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向境外举借的、以本币或外币计价、按约定还本付息的一年期以上债务工具,包括境外发行债券、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等。而对一年期及以下海外债发行则没有备案的硬性要求。因而有不少未能顺利按原计划发行海外债的企业,都有改发一年期及以下债券的打算。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中透露,当前发改委正酝酿出台新规,拟在2044号文的基础上,对企业发行海外债的要求作出进一步完善,加强海外债发行管理。其中,也可能会对一年期及以下债券增加要求备案的规定。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房企海外债发行量骤降,二季度以来中资海外债整体发行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民生证券统计,上周一级市场新发行30支中资美元债,规模总计34.60亿美元,发行规模较前一周有所下降,并创下2月19日以来单周发行规模的新低。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政策调整的可能性,也是近期美元债发行缩量的原因之一;另外,汇率的波动和多家企业评级下降是近期企业海外融资减少的另一个原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