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在2017夏季达沃斯期间表示,企业和国家改革的目的都是要打造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改革到位,国企改革才会走得非常好。
傅成玉认为,国企改革不能就改革谈改革,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考虑几十年后国企、民企分别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中国的总体经济实现什么目标。
傅成玉强调,改革分为国家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国企改革两个层次。
“国家要放权,国家政府层面的改革要深化。简政放权见效很好:新企业设立非常简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过程越来越简化;我们过去的很多审批,现在也简化了。”傅成玉说。
在傅成玉看来,在世界快速转型发展阶段,特别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根本上要转变职能来为未来的新经济服务,而现在的所有职能设置都是为了传统工业和传统经济服务的。政府要改进两方面,首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要在放权的过程中加强事前事后的管理、服务。
“所谓的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这些东西还在政府手里。中央现在已经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作用。如果政府不改,市场发挥不了这个作用,那市场的主体——企业也发挥不了这个作用。”傅成玉说。
原则上争取前三季度基本完成深化提升行动既定任务,最后一季度全面扫尾提升。
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化,各地政府和企业正通过整合重组、市值管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等措施,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4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同比增加了21.8%,占到了投资总额的40%以上,在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只有在实施逆周期政策的同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才能为长期增长注入活力,从而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24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收3.5万亿元、利润总额2693.5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2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年末9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