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染色水果、拼凑牛排等谣言仍在被传播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仍需要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何让食品安全知识的科学认识渗透给每个人,成为当前科普的重点。
7月1日,“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食品安全进万家”举行,本次科协主题日活动也正是以此为主线,同时为响应中国科协“百城千校万村”的工作精神,开展食品安全进家庭、进工厂、进社区和进校园活动,让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自律,担负起第一责任之外,公众科学认知食品安全知识同样重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稽查专员李海锋表示。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副主任张振威还认为,“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食品行业自觉、规范、健康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品。”
外卖小哥化身食安科普宣传员
网络配送平台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了新的消费模式,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食品安全管控方面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企业从内部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为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美团点评集团拟就产业对接和科普宣传进行合作,以满足市场机遇下的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产业。
目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美团点评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合作商铺、配送人员送餐员培训,上游卖家、下游客户培训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展开合作,从而保障配送链各环节的安全。而为了显示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特别设置了“食品安全宣传员”行动开启仪式,为消费者熟悉的外卖小哥首次登场,接过“食品安全宣传员”的锦旗,被贴上印有“食品安全进万家”图标及 “食品安全宣传员”字样的臂章,成为科普传播大军中的一员。
今后,一批又一批的外卖小哥,将作为“食品安全宣传员”,在风雨无阻送上热腾腾餐食的同时,也把裹着温热的科普宣传册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送进千万家庭。
科教基地成为食安科普助力者
从“妈妈的味道”到流水线上的产品,现代食品工业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消费者需要了解真正的食品工业,而在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增强消费者信心之路上,作为食品生产主体的加工企业,担任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于2012年开始“全国食品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工作,先后认定了12家食品科普教育基地。食品科普教育基地敞开大门,将消费者“请进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消费者呈现真实的食品工业生产,拉近了消费者与食品行业的距离,年接待人数超过60万人次,免费发放科普资料40余万册,使食品安全科普在各行业、各领域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
未来,食品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传播面和科普价值,打破地域局限性,进行虚拟化建设。此外,除了将更多的消费者“请进来”,还将“走出去”,走进社区,将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逐渐从关注温饱转变为对养生知识、健康常识的需求,但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科普知识,伪专家和伪科普大行其道。为此,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食今不昧”公众微信号和北青社区报将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主办“食品科普进社区”活动,计划现阶段在北京市4个社区开展活动。内容形式包括科普讲座、与百姓对话、让社区百姓体验“科普教育基地”、参观食品企业及其它线下线上活动。而活动内容将以微信、微博、直播等灵活多样的媒体传播形式予以呈现。
此外,在食品安全的宣传推广中,启用了当代大学生作为食品安全的新生代力量,作为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者、创作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中,发挥自身的先锋作用和示范作用,去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食安科普发展。
为了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素养和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政府、学术界、媒体、高校和企业共同联手举办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并且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响应。
检查组将重点检查8方面内容。
已经暴露出来的事件往往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警醒着需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做出更多努力。
虽然外卖业务本身的利润率不高,但是高频外卖配送带来的用户黏性可以推动非外卖品类的消费。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对于今日午高峰宕机期间所有下单用户,京东外卖将于今天额外发放一张10元无门槛优惠券到下单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