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独自寻访偏远乡村,用18年时间为濒危古建筑留下上千幅钢笔写生

2017-07-21 10:08:00

作者:李刚    责编:吴丹

寻访古建筑,为这些矗立了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建筑作画,是民间记录者连达自1999年以来人生的主线。每年两次、每次一个月,他带上巨大的自制地图、背着几十斤重的登山包游走于三晋大地,为古建筑留下了生命气息浓郁的记录。那些残破古建筑“回光返照般的气息”,吸引他一路追寻,在偏远乡村与它们相遇。

连达每年有两个月时间在山西寻访古庙

长治县北宋村荒废已久的玉皇庙 连达绘

“进村后,远远就能看见一座民房包围之中的杂草丛生的大悬山顶,我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赶紧奔了过去。”在山西省长治县北宋村南部,有一座荒废已久的玉皇庙,原本规模宏阔,出现在连达面前时却一片破败,只有破烂的正殿和西侧垛殿还能看出庙宇建筑的模样。在空空荡荡的院子里,与野草、垃圾为伴,连达坐在骄阳下几个小时,画下了玉皇庙正殿。

这座据说始建于元代,明代进行了大修的北宋村玉皇庙,正殿仅靠几根木棍支撑。连达2013年7月26日画下的钢笔速写,可能是对这座行至生命尽头的庙宇最后的记录。连达的钢笔速写和简短记述一起出现在他的新书《寻访山西古庙》中,粗大壮硕的斗拱被细密描绘,数百年的繁盛在黑色线条间留下余韵,形似且神似。

2013年至2015年间,连达为晋东南、晋南的109处古寺庙画下的185幅钢笔写生画,连同十余万字行记,构成了他的这本《寻访山西古庙》。

寻访古建筑,为这些矗立了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建筑作画,是连达自1999年以来人生的主线。每年两次、每次一个月,他带上巨大的自制地图、背着几十斤重的登山包游走于三晋大地,为古建筑留下了生命气息浓郁的记录。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说,连达的书,“对古建筑专业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和了解山西古建筑的形象资料。”

作为民间记录者,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连达的叙述并不遵循建筑史的路径。他偏爱大名鼎鼎的应县木塔,但因建筑的美而产生的奇异情感体验,才是他多次前往观瞻作画的动力。尤其是那些残破古建筑“回光返照般的气息”,吸引他一路追寻,在偏远乡村与它们相遇。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贺家庄玉皇殿 连达 绘

始于户外行走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保存完整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均在山西,保留下来的宋辽金时期木构中,山西占到全国总数的70%。

连达爱上古建筑,缘起于行走。

1999年,连达开始徒步行走古长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和辽宁大部的古长城都留有他的足迹。独自穿越、露营之外,他一路收集散失的长城碑刻资料,由此迈入了古建爱好者的行列。走到山西,二十岁出头的他被古建筑吸引,“确立了人生的爱好”。出于热爱,艺术门外汉也硬生生地练出了钢笔速写的绝活。

出于对古建筑的热爱,连达硬生生练出钢笔速写的绝活。

经济条件有限,连达住过10块钱一晚的乡村小旅店。为了省钱省时间,有连续20多天每天早午饭都用太谷饼充饥的记录,一边画画,一边啃这种不让人口渴的山西本地食物,走长城锻炼出来的强健身体帮他坚持下来。“有时候画画一坐下就是七八个小时,有一位僧人对我说,他们坐禅也坐不了这么久。”

由爱好而生发出的责任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连达的探访和记录中。“比如这个新绛县的阎家庄魁星阁,马上就要倒了,不会出现在任何介绍里,如果找不到,不去记录,就彻底消失了。”连达的话语表达带有东北人的声情并茂,有点喜感,也特别朴实,“(记录这些建筑)才是咱们价值的体现,不是要锦上添花,那些有名的景区日进斗金,还需要你宣传吗?作为一个文化记录者,就是应该干(记录残破古建筑)这样雪中送炭的事。”

新绛县古交镇阎家庄村魁星阁 连达绘

文物保护的地气

7月13日,连达在苏州举办的江苏书展上为新书做了一场讲座,效果超出预期。此前,利用活动期间的空档,他又跑到太谷县探访古庙。他的朋友圈里有一幅照片,他头戴伞帽,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画画,旁边,一位赤裸上身的汉子撑着一张大木板,帮他遮挡阳光。这位特别实在的朋友是太谷当地人,与连达因为古建而结识,这一次开车带着他寻访了多处古庙。

连达在写生中

出了三本书,又听从朋友的建议在社交媒体宣传,连达一直以来孤军奋战的状态有所改变。“每个地区都有热爱文史的人,很快就聚集起来了。”最大的好处,是山西当地的资深文史爱好者会帮他发掘出很多偏远山村的古建筑信息,《寻访山西古庙》中的一些探访个案,正是由此而来。

连达喜欢古建筑近20年,开始是“喜欢这个调调,在古长城上或者古庙里坐上几个小时,很舒服”。但是后来他觉得自己应该踏踏实实干点什么,“有人让我呼吁保护,但人微言轻,谁听你的?后来就觉得可以画下来,记录下来。建筑可能已经塌了,但是以这种形式得到了永生,也算我尽力了吧。”

去年,山西晋中侦破了涉及七个县20余所寺庙的壁画失窃大案。这在网络上引发了文保爱好者的热议,谴责保护不力是压倒性的主流声音,但连达对于这些言论不完全认同。“咱们觉得是文物,需要保护,但在当地的生活环境里,大家觉得不就是后院的破房子么,认为你很矫情,理念真的很不同。”

他分析说,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往往是因为地处偏远不为人知,现在社交媒体、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方便,加上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了,剩下老弱妇孺,面对闻风而至的文物盗贼无力保护。对于山西文保的现状,他遗憾又有些同情。“山西这种文物大省,几乎各个村都有庙,得需要多少人去保护?钱从哪里来?只能依靠老百姓,让年纪很大的老光棍做文保员住在庙里,一年给1000多块钱或者几百块钱,都不够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的古建筑普遍存在保护上的难题,“有的庙,政府给装上了监控,但是电费要当地出。村里老百姓过得紧巴巴的,能把钱无限期地放到电费上吗?”

古建筑遭窃的情况在连达的书中多有提及,美轮美奂的明代琉璃、唐代石雕,还有木雕、壁画等,都往往不知所终,更有盗贼为了拿走雕刻精美地柱础,不惜令房屋垮塌。当地百姓风声鹤唳在所难免,背着大包,操外地口音的连达也曾经被误认为是文物贼而挨过揍,有时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座寺庙,却因为不被信任而无法进去画画,留下遗憾。

山西省稷山县武城村段氏节孝坊及碑楼 连达绘

山西省介休市后土庙 连达绘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关帝庙春秋楼 连达绘

给古建筑尊严

在古建筑面前,历史得以真实地呈现,沧桑的感觉带来的震撼,给连达绝妙的体验。“从来没想过能坚持20多年,就是割舍不下,如果不来看看,觉得一年都白过了。寻访古庙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了。”连达的妻子是他走长城结识的,两人在古长城上举办了浪漫的婚礼。他去山西,家里的两个女儿和老人都留给妻子照顾,但妻子很支持他。“达成默契了吧,如果我迟迟没有动静,她反而问,怎么今年你没张罗出去?”他说,自己也尽量节制,一年只两趟,一共两个月,“剩下的时间在家做牛做马。”

出书后,连达有了很多对公众发声的机会,他也想把自己对文保的理念尽量传递出去。“古建筑的现状,我觉得是金字塔形,普通人看到的就是尖顶,庞大的基数才是真正的基础。”最底层的小庙,几乎没人关注,但“它们却像一个个坐标,连缀出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齐东方在《寻访山西古庙》的序言中说,“如果让这些坐标消失,就是一种文明的衰落。”衰落确实在发生。连达说:“除了我这样用个人的方式关注的,其他人关注到国保、省保就到头了,要靠经费的。我注意到哪个方向,就能马上调整,机构很难这么做。”

最没有钱、最没有资源的人,才“可以俯下身来做到最底层”,这是最现实的悖论。

位于古建筑体系底层的偏僻乡村小庙,对于文保而言像是个无底洞,“既不能开发旅游,又不能形成产业链,没有回报,”在不讲文化只讲效益的当下,显然缺乏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他说,“这么多年我想来想去到底能做什么,发现也只能是尽力记录。”

那些有利用价值的古建筑,也往往在他回访时有了巨大变化,“修成假古董的特别多。比如乔家大院,前两个月来了个重大规划,除了乔家大院,村子里其他房子全部拆光;一处过街楼阁,很精美的歇山顶,但周边的房子全部拆光,建起了一大片水泥硬化广场,本来很高大的楼阁一下子变成了盆景里的小模型。建筑与环境相辅相成,现在被狠狠割裂了。实在是太粗暴了。”他有些愤懑地说。

书中记录的陵川县西溪二仙庙,是连达偏爱的一处古建筑。那是苍翠群山中的一片楼阁,果真有几分仙家府地的景象。第一次去,连达骑着折叠自行车从山梁上一路下来,感觉自己冲到了山水画卷之中。“现在建筑周围变成水泥硬化地面,灰白色停车场,山水画硬被撕掉了一块。”

听说连达喜欢探访古建筑,很多人建议他“做点文物生意”。连达有点无奈,“我把人生最好的20年都用在这里,如果想发财就去干别的了。”除了照片和画,日晒、蚊虫叮咬的痕迹,他什么也不会带走。对于现在动辄整体收藏一幢古建筑并迁移的土豪做法,他也完全不认同,“古建筑面前,任何人都是过客,文物离开了原地就像人离开了故乡,为什么要让它流浪他乡?”让建筑在原址老去,在他看来是留给建筑的最后的尊严。“离开了,就没有生命,像行尸走肉,很可怜。”

8月下旬,连达将去晋中继续探访、画画,《寻访山西古庙》的下册将聚焦晋中、晋北的古建筑,他预计还要画两年。

连达说,自己可能画到五十来岁,因为再老就没办法连续坐几个小时了。“总有一天建筑都会消失,有生之年感知了它们,做了些事情,心里没有愧疚。”

《寻访山西古庙》连达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