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手机市场份额重排座次:苹果跌至第五,小米满血回归

第一财经APP 2017-07-26 13:10:00

作者:李娜     责编:彭海斌

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手机占到总量的约75%,按照1.13亿部出货量计算,苹果二季度在中国的出货量仅为975万部。

对iPhone8的期待反而让苹果在中国的处境更为艰难。在诸多调研机构的二季度手机销量调查报告中,苹果在中国的份额已经跌至第五,前四位均为国产手机品牌。

国际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华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总共占据了69%的市场份额,苹果以8.2%的份额排在第五名,同比下降0.3%。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手机占到总量的约75%,按照1.13亿部出货量计算,苹果二季度在中国的出货量仅为975万部。

“在没有新品的情况下,苹果的表现较为稳定,但接下来依然会面临国产手机强有力的竞争。”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苹果显然希望在中国市场有新的突破,不管是新的管理人员还是数据中心的建立都可以看到这一点。

四大国产品牌占比近七成

国产手机的份额在二季度进一步提升。

闫占孟对记者表示,二季度国产手机表现亮眼,华为、OPPO、vivo和小米,四大品牌总共占据了69%的市场份额,去年这一份额为57.3%。

从具体数据看,二季度,华为仍以20.2%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OPPO、vivo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小米则实现完美逆袭,重新回归第四,市场份额为13%。

具体来看,曾经因为“闪存门”事件遭受舆论风波的华为在二季度的表现依然平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3%。

在5月份的沟通会上,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华为在技术上仍然是积累期,在各个方面都在投入,但他表示,未来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一定是华为,爆发期即将到来。

“外部有人叫我余大嘴,但是内部还没有人说我吹牛,因为华为终端的兄弟们这几年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余承东对记者说,我说话不是很谦虚,多给我一点点时间,用颠覆者的心态来改革时代。

一度“掉队”的小米则重新回归,在此前的小米手机业务誓师大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手机业务二季度出货量2316万台,环比增长70%,创造了小米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季度手机出货纪录。Counterpoint认为,小米在同华为荣耀几个季度的比拼销量下滑后,本季度惊喜回归,这主要得益于小米6以及红米热门机型的畅销,此外小米开始注重分销渠道的多样化。

OPPO和vivo的表现则较为平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和28%。

闫占孟认为,中国手机市场正在加速整合,国内四大智能手机厂商份额越来越大。并且,从整个市场看,国内品牌在2017年第二季度获得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87%,国外品牌在中国颓势明显。

苹果“守住”高端市场

虽然苹果在中低端市场受到国产手机的挤压,但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苹果依然在高端市场上独占鳌头。

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虽然苹果持续面临来自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竞争,但它在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仍超过80%。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了4%,主要是受价格100美元至400美元(人民币670元至2700元)的机型推动。

“目前苹果的用户需求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32G版本iPhone 6S,主攻中端市场的卖得比较好,另一个是128G版本iPhone7 Plus,这两款机型依然是苹果的销售主力。”闫占孟对记者表示,在没有新品的情况下,苹果在市场上畅销机型的差价达到了三千元左右。

他认为,在渠道和品牌较为成熟的前提下,苹果在中国的销量表现依然依托于产品力,所以新品上市将会带动苹果的销量表现。

“并且,苹果也在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比如新的高管任命以及数据中心的建设。”闫占孟对记者说。

7月初,苹果宣布将在贵州省建立数据中心,这将是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公司。随后,苹果公司在其官网宣布任命无线技术副总裁葛越(Isabel Ge Mahe)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向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与首席运营官 Jeff Williams 汇报。

苹果此前并未设立这一职位,新近产生的大中华区总经理职位旨在增强苹果中国团队的领导及合作。蒂姆·库克在苹果官方声明中表示:“苹果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在中国进行投资谋求发展,我们非常高兴葛越将把她的经验和领导力带到苹果中国团队,葛越近年来投入大量时间为中国的苹果客户带来创新,我们期待在她的领导下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