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日前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3所已启动汞离子微波钟研制。其作为新一代原子钟,在未来深空探测和卫星导航领域有明显的优势,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据介绍,微波钟是目前最精确的时间测量器具之一,也是世界公认最难研制的微波钟系统之一。汞离子钟对空间环境适应能力强,在体积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可比现有的主流星载钟指标提高1至2个数量级,是新一代星载原子钟的发展方向。新一代原子钟的研制将为我国北斗导航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活动的信息中80%与地理位置有关,其中不仅包括导航、定位等基本需要,还有更为丰富的长尾信息需求。如今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新经济增长点,产业化是北斗爆发潜在价值的重要方法。短期内那些面向行业应用市场,具备上中游硬件研制基础,并在下游市场实现突破的公司将受益。
近几年来,随着北斗二代系统的建成,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从传统的国防、交通运输、测量测绘等行业迅速向其他行业渗透,在车船监管、电力、现代精准农业、海洋渔业、公安、林业、驾考驾培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推广和应用。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6%,可谓发展迅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北斗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将长期受益。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中北斗星通(002151.SZ)、振芯科技(300101.SZ)、海格通信(002465.SZ)以及合众思壮(002383.SZ)等值得关注。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431点,同比增长9.07%,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未来更多的移动设备将支持直连卫星,提供卫星通信服务,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设备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并使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受益。
中国星网将推行北斗规模化应用,明年北斗将在这些领域落地;我国首个空天遥感数据要素评估服务平台投入运行,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望接近2000亿元。
重庆市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成立,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组建的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
据介绍,已经开通试运行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主要是观测数据、坐标成果、增强定位服务以及各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