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跑步机刷个黄漆变共享!估值过亿,你看好吗?

第一财经 2017-08-21 16:21:00

责编:冯馨儿

共享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领域渗透。眼下,共享健身房出现在了北京的街头,这看似不错的创意,能否成为一个新的商机呢?

共享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各个领域渗透。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已经被政府监管部门叫停的共享休息舱。眼下,共享健身房也出现在了北京的街头,这看似不错的创意,能否成为一个新的商机呢?

随着人们健身养生意识的提高,健身房市场即将进入井喷时代。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20%,达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达到663.77万人,同比增长21.3%。

在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的同时,健身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在2009年至2014年的五年时间里,健身产业市场规模由690多亿一路攀升到1272亿元。另有一些数据显示,2017年仅健身房市场就要逼近900亿元,而3年前国内健身产业规模才不过1272亿元。毋庸置疑,健身房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正因于此,嗅觉敏锐的资本才会将目光锁定在健身房这一市场,这也是共享健身房诞生的市场背景。

近日,北京的部分小区出现了一款名为“觅跑”的迷你共享健身仓,只需下载手机APP,再用身份证注册登陆,交99元押金便可以使用。公司创立半个月内就完成2轮融资,估值过亿。

迷你健身仓扫码即可健身

外形酷似集装箱的共享健身仓占地约5平方米,初次体验的用户需要下载觅跑APP,并缴纳99元押金,扫描门前的二维码实现解锁,随后系统便开始计费,收费标准为5分钟1元钱。此外,押金可以随时退款到付款账号。

走进健身仓,小小的房间里,放着一台跑步机,室内装有电视机和空调,各配有一个遥控器,墙上还粘有镜子和衣服挂钩,运动仓内温度适中。用户可通过屏幕联网聊天、听歌、观影、收发邮件。

在APP的显示中,如果有人在使用健身仓,图标会显示灰色,如果无人使用,图标则为黄色,用户可以进行预约,预约保留时间为10分钟。

觅跑CEO毕振表示,团队在北京实地调研发现,95%的人都有运动需求,但运动习惯仍未完全保持,场地和设备限制是一大原因。虽然10%的白领用户持有健身卡,但保持健身习惯的并不多。觅跑主要投放在小区内部,通过打造“5分钟运动圈”,不仅能满足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觅跑工作人员表示,觅跑正在更新版本,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觅跑近期已经在北京投放了十几台健身仓,计划今年内铺设1000台左右。

或撼动传统健身模式?

迷你健身仓的形式同迷你KTV、无人便利店一样,瞄准了碎片化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需求,相比传统健身房,共享健身仓直接走进了小区,让“想跑就跑”成为现实。

“健身房离家比较远,曾经想过买一台跑步机放在家里,但是太占地方,又担心闲置,最终还是没买。”在京棉新城社区居住的杨女士说,觅跑在小区内投放近一个月来,自己有空时就来跑步,“一次花几块钱,出家门几分钟就到了,很方便。”

迷你健身仓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健身房预付费的“魔咒”。长期以来,传统健身房为了积累客户,增加现金流,纷纷推出预付卡的形式绑定消费者。市民刘女士抱怨,花2500元办理了时效一年的健身卡,也就去了十来次。健身房退卡难、突然关张导致预付卡“打水漂”等消费纠纷层出不穷,让人们的健身热情大打折扣。

在觅跑之前,光猪圈、乐刻等一批主打月卡智能健身房品牌已经出现。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光猪圈门店看到,店内主推月卡,办卡的用户会获得一只手环,以刷手环的形式启动健身器材。随着智能技术的运用,健身房领域正在迎来变革,体积更小、离消费者更近、付费使用更碎片化的新型健身房或将撼动传统健身房的地位。

获资本数千万融资

在共享经济风口下,多家健身企业开始涉猎线上玩法,乐刻运作、运动吧等互联网健身品牌开始出现。共享运动仓虽然还不常见,但已获得投资人青睐。

有消息称,仅成立一个月的觅跑自助健身仓已获得2轮共2500万融资,投资方来自经纬创投、信中利、合鲸资本、猎鹰创投,目前该项目估值已过亿。

不过,在体验中,记者也发现该APP还存在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如点击APP中的运动仓图标无法显示具体地点,需放大地图查看;定位不准,在放大地图的过程中系统对记者自身的定位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用户无法获取与健身仓的准确距离;遮挡不足,健身仓的玻璃门处没有百叶窗进行遮挡,对此,有用户表示,健身仓内遮挡设施不完善,不方便更换衣物,私密性不高;健身仓空间有限,健身设备较为单一,选择性小;在用户运动结束并完成支付后,系统无法及时更新支付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致电觅跑客服,对方回应称,因项目成立不久,目前APP定位系统还在建设中,日后将会不断完善。

此外,共享健身仓在运营方面还面临着几点挑战:

一、政策层面的挑战:众所周知,线下的健身房需要办理一系列的手续才能营业,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共享健身房也不例外。虽说一些共享健身房内安装了空调和空气交换系统,但过于狭窄的空间内,难免会有异味产生。加之很多共享健身房的打扫频率并不高,这导致共享健身房室内的空气质量很差。消防安全和卫生问题是共享健身房在政策层面上的最大挑战。

二、用户体验的挑战:与传统的健身房相比,共享健身房的功能被严重阉割,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共享健身房只有跑步机这一种健身器械,且没有更衣室、浴室、卫生间。对此,不少网友称共享健身房更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盈利模式的挑战:目前,北京已经有多家公司做共享健身房,收费标准都是每分钟2毛。按照每位消费者单次运动20-30分钟计,单个人单次运动的花费在4-5元;按照日均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在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个月左右。这样的计算,并没有考虑到维护成本和设备折旧等,盈利模式尚不明确。

会是伪需求吗?

尽管模仿MiniKTV模式的共享健身房已经获得资本加持,但是觅跑的概念似乎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不同步,它的共享故事究竟能够讲多久,目前仍是未知。自2015年起,O2O模式大热,无数资本涌入,但资本退却,不少企业被质疑为伪命题,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造血能力较低。

作为新生概念,共享健身房的造血能力如何尚不得而知,但这一模式却不被人看好。

亿邦研究院副院长叶志荣并不太看好觅跑的模式,他认为虽然锻炼的门槛可以很低,场所可以小型化,但是健身这件事的时间场景能否被碎片化却是个疑问。从需求上判断,觅跑是做了一件把健身房变得小型化的事,但是要创造出这个场景很难,在MiniKTV唱歌3-5分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锻炼不是3-5分钟就能完成的,他们有些借着共享的噱头在融资。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现在很多创业者创造出一些市场机会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能否实现盈利还是要看一个项目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对于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需求和解决方案,对于健身也是一样,虽然觅跑这种模式有些单一,但是消费者看到这个新鲜事物,还是会有去尝试一下的需求的。”

赖阳表示,很多项目可以创造收益,但是也有很多创意对运营的经济收益回报考虑得并不充分,有些项目虽然概念很好,但是通过运营不能创造出收益,而是讲给投资人听的故事,以这种模式去运作的话,等钱烧完就会垮掉,最终还是要投资人来买单。评判一个项目的根本还是要看它的运营成本和收益相比,能否带来正面的盈利状态,这个项目如果想要盈利还是要在创造消费者价值的同时,有足够的主营业务回报。

互联网观察家葛甲则表示:这也许是个“伪需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健身确实是个强需求,但强不到可以连洗澡设施都没有就能接受在一个密室里挥汗如雨的这种程度。”他指出,健身更大程度上还是要注重体验的,像这种人为割裂重要环节的健身服务,跟只给饭吃不给水喝的饭店有什么区别?

共享健身房是否为市场接受还有待观察。全民健身已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人们思想意识转变后产生的旺盛需求。从出发点上来说,共享健身房能够解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只是,共享健身房如果一味野蛮扩张,无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共享健身房注定是资本逐利的噱头。

(第一财经综合:北京日报、北京商报、央视新闻)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