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座谈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制造业升级和工业产品许可证取消下放等情况,柳工集团、TCL集团、工商银行、海尔集团负责人围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发了言。大家认为,今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实施“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措施又降低了企业成本,带动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明显回升,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李克强与企业家们互动交流,询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对国家的建议,并要求有关部门根据发言中谈到的问题,就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等问题深入研究措施。
李克强说,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实现新型工业化,还是要靠做强中国制造。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大而不强等问题突出,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紧迫,这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李克强指出,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要依靠创新发展。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抓住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攻坚发力,积极开展国际对标,倒逼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中国制造从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高适用性优势转变,增强品牌意识,努力打造更多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品牌。同时要高度重视管理体制创新,各类企业都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通过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形成能灵敏反映市场变化的触角,提高创新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需要。
李克强说,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这个最大优势和潜力。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需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快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改革完善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分配方式,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创造环境,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队伍。
李克强指出,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提质升级的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削减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生态。在落实好已出台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丰富金融产品,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融资、避险服务。
马凯、杨晶、王勇出席。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随着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围绕关税的不确定性,多个地区的前景显著恶化。
美国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撰写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存在目标设定、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案上的问题,反映出美国经济学家对国际国内情况的缺乏真实了解和傲慢态度。
中国智能家电制造商凭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独特的设计创新,正持续赢得海外市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