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厦门举行第九次会晤。会上,金砖国家协商一致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下称《宣言》),承诺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措施;加强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联合研发和创新。
《宣言》表示,金砖国家继续发挥作为全球增长引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强调有必要警惕防范内顾政策和倾向。呼吁各国谨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4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金砖国家虽然国情不同,禀赋各异,但处于相近发展阶段,具有相同发展目标,五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诉求远远大于差异和分歧。这是推动金砖合作强劲和持久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 实践证明,金砖五国完全能够超越分歧,金砖合作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媒体上表示,过去10年,金砖五国发展所处外部环境复杂,各国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发展基础,携手合作,相互促进,彼此付出了很大努力,金砖五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增长179%,贸易总额增长94%,城镇化人口增长28%,已经成为了推动全球秩序变革和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也是全球治理中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巴西总统特梅尔在启程来厦门赴会前强调,金砖国家多是人口大国,以世界42%的人口,贡献了超过50%的世界经济增长率,金砖国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获得了整个国际社会的认可。
此前金砖国家积极推进合作机制化、系统化、实心化,已经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开通了道路。近几年来,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砖国家也有实力为维护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撰文分析,金砖国家国情不同,发展优势互有长短。中国在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探索发展中国家现代治理模式、实现国家改革发展经验丰富,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则在技术、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积累了各自的比较优势。
储殷表示,金砖国家完全可以构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抱团取暖,共同规避发展风险,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力量。在金砖机制下,各国应当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准则上,求同存异,扩大政治互信,管控彼此分歧。
面对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的问题,储殷表示,“逆全球化”、搞贸易保护主义一定没有出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已多次掷地有声地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推动自由贸易的态度。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进一步深化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互利共赢,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到全球化成果。
厦门金砖峰会使金砖国家合作迈入新阶段,“金砖+”开放合作模式的提出与落实将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创造机遇。对金砖合作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经贸合作是压舱石,深化合作既要盘活存量,也要培育增量。盘活存量就是进一步加强贸易的便利化和投资的便利化,同时还要挖掘潜力。
“而在培育增量方面,就是要通过创新促进促长。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都属于增量,都是在做加法。”徐洪才说。
蓝佛安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实现良好开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并提出多项具体部署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虽是新问题,但从逻辑上仍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