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业绩连续下滑5年后 方便面行业回暖

第一财经APP 2017-09-18 14:50:26

作者:栾立    责编:乐琰

在业绩连续下滑5年之后,方便面行业终于恢复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从2017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虽然销量与去年持平,但方便面行业终于恢复增长,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呈现上扬趋势,而这也结束了行业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

“2017年是中国方便食品行业形成产业规模后的第25年,也是整个行业在历经5年连续下跌后,触底回升的关键节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

此前,由于互联网外卖的冲击,加上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方便面行业的连续下滑一度被市场解读为“方便面真的卖不动了”。但在几年调整之后,方便面行业已开始向精品化和多元化两个方向延伸,销售开始呈现回暖态势。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统计,2016年主要方便面生产企业产量达362.4亿包,与上年的362.5亿包持平。销售额511.7亿元,较上年的490.9亿元同比增长4%。进入2017年,全行业呈上扬趋势。

虽然只有销售额同比增长4%,但对于方便面行业而言已难能不易。

根据面制品分会公布的数据,在经历了从1989年开始到2010年前后的方便面高速发展的20年之后,从2011年开始,国内方便面行业就遭遇销量销售额双双下滑。2016年方便食品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国内方便面年产量和销售额分别下滑了8.5%和6.8%。这在方便面企业的业绩上也有所体现。以方便面巨头康师傅控股(00322.HK)的业绩数据为例,2012年,康师傅控股方便面业务销售额为39.6亿美元,净利润为3.2亿美元。2016年这一数字为32.4亿美元和1.8亿美元,分别下滑了近2成和4成。

“方便面的持续下滑,有中式外卖崛起蚕食市场的外因,也有本身产品缺少创新的内因。”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外因的角度上看,互联网餐饮消费者和方便食品消费人群高度重叠,而本身新生代的消费者消费习惯较为随意,容易发生变化。随着中式外卖的高速发展,方便面的巨大市场被餐饮外卖行业哄抢。而从内因上看,方便面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此前创新和升级做得不够,消费者缺乏新鲜感;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不过,今年方便面企业的日子则好过不少。在棕榈油和面粉价格上涨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康师傅控股的方便面业务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8%;方便面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同比上升33.5%。而另一家方便面巨头统一(00220.HK)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但方便面业务实现收益39.5亿元,同比提高2%。

而对于此次方便面行业的回暖,上述大会报告将其原因归于产品升级、消费升级和调整价格。多元化的产品、降油、调料包的天然配料及减盐、面体创新、增多食用方式等等正在改变传统的方便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多年的价格战之后,方便面企业通过推出新品,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方便面企业的盈利能力。

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品牌部副总监邓世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白象今年推出的新品就是一款煮面,为了能够做到感官上的区别,对设备的面刀进行了研发和改造,将传统的圆形或矩形的面条改成十字型。同时,对酱包的内容物和设计都做了创新和调整。

中国方便面行业专家、河南中鹤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侯兴福认为,在快速完成产品创新和升级之后,方便面正在重获消费者的青睐。他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方便面高端化的趋势效果明显,根据凯度消费者统计,截至2016年9月,已有22.5%的城市家庭购买过高端方便面,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出国旅游者中,42.8%会携带方便面。

此外,第一财经CBNData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发布的《2017线上方便面相关消费系列研究》显示,2017年线上方便面销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迅猛,年增长率上升157%。

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特性决定了方便食品依然存在市场空间,而本身外卖和方便面等方便食品互为补充,并不存在冲突。从产业的角度来对比,近年来日韩等市场的方便面市场依然保持升势,目前快消品正在转向由消费者倒逼企业,企业倒逼行业升级的发展轨迹,因此国内的方便面企业依然要反思,产品如何才能符合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和诉求。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