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中央企业9月末负债率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从结构来看带息负债规模可控,带息负债占总负债比例比较低,多数企业负债率都实现下降。
2017年第三季度,中央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创造了2012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11104.8亿元,同比增长18.4%,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增长态势,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三个季度中央企业效益增速呈现出逐月加快的趋势,分别为16.4%、17.3%、18.4%,向好趋势更加明显。中央企业收入利润双快增长,增速比前五年平均水平分别提升12.5和18.3个百分点。
98家中央企业多数都实现了增利,保持了较快的效益增长,其中56家企业前三季度效益增速超过10%,31家企业效益增速超过20%。中央企业实现利润过百亿的企业有35家,35家实现利润占央企全部1-9月实现利润达到85.2%。
从行业来看,实体企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战略新兴行业也加快发展。前三季度中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3%,工业企业的增收额对中央企业整体收入增量的贡献达75.3%;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增利额占中央企业利润增量比重为64%。
沈莹表示,中央企业努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做大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另一方面激活传统产业存量,石油石化、建筑、钢铁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提高附加值。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高端制造、科研、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收入增长24.1%,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
在处置“僵尸企业”方面,中央企业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571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和治理主体任务。今年上半年81家中央企业所属2041户“僵尸”子企业和特困子企业整体效益状况明显好转,亏损额较2015年同期相比减少885亿元。
沈莹介绍,中央企业运行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一是成本费用管控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中央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销售、财务三项费用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8.2个百分点。
二是资本回报与效益增长匹配度更好。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净利润增幅高于利润总额增幅2.5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同期净利润大幅低于利润总额增幅的局面。
三是负债率保持稳中有降。9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继续稳定在66.5%,比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石油石化、冶金、航空、商贸、军工等行业带息负债规模同比下降。
沈莹透露,国资委正在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的探索,目前已有36家央企有意向开展这项工作,14家企业已经签署债转股框架协议,资金规模达4400多亿元。她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试点力度。”
沈莹表示,中央企业减费让利支持全社会降成本。比如,中央电信企业坚决执行“提速降费”,取消国内长途漫游费、流量不清零、降低中小企业专线接入价格等活动,电力企业执行火电价格下调等要求,石油石化企业执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下调等政策,前三季度累计减费让利超过1100亿元,有效降低了全社会运行成本。
贵州茅台2024年营业总收入占贵州全省上市公司营业综收入的51.45%,2024年利润总额则占全省上市公司的93.06%。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万亿元、利润总额6462.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分行业来看,近六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制造业改善明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