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金融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建设,10月26日,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光大控股投资年会上建议,在大湾区率先建立“监管沙箱”,在香港也相应设立比如像“金融科技跨境监管委员会”的机构,这将有助于以较低的成本,验证有效的监管政策,便于跨境金融发展以及企业创新。
所谓“监管沙箱”,即提供一个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内放松产品和服务的法律监管和约束,鼓励FinTech初创企业对创新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交付机制进行大胆操作。在刘明康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应率先做金融跨境监管沙箱,为香港和深圳提供行业深度交流平台,也可以成为一个境内外对标机构(科技、金融、金融监管)互相学习、互相研讨的大平台。
“最好的出路就是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一起在沙箱里面,共同发展,前瞻性地设计、协调好管理法则、机制,防范突发性和系统性的风险。”刘明康说。
具体而言,可由监管方在香港成立“金融科技跨境监管委员会”,负责跨境监管政策、制度的制定,具体会议可在内地召开。
谈到沙箱的准入标准,刘明康认为应该主要抓住六大方面,一是战略规划,二是业务管理,三是监管与合规,四是技术创新,五是人才策略,六是安全保障(网络、隐私等)。
准入后的企业与机构在沙箱设立产品运营、执行委员会工作组,与各个节点沙箱内企业保持定期沟通机制。此外,入箱企业或机构必须交纳风险保证金,以保护金融消费者,然后随时可以依规退出沙箱,工作组也可以随时终止企业或机构在沙箱内的运行。
刘明康建议,对进入沙箱的企业,可以采取四个激励措施:一是扩大跨境销售服务的可能,二是结束沙箱实验后可发放有限特许夸奖产品与服务的牌照,三是一年一度项目评比与奖金,四是合格创新人才可授予香港或深圳居住与工作证。
此外,刘明康说,香港与内地在破产清算重整、协议解决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跨境破产清算方面司法互认互签十分必要。在香港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关于企业注销、欠税欠工资,保障在制度以及破产管理署行政上的经验,可以供内地借鉴。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深港两地应通过政策协同、平台共建与资本互联,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
我这次上会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如何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促进和鼓励国际组织在广东省设立办事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促进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
据悉,2024年,安全保障了广东进出港船舶652.5万艘次,运输货物27.6亿吨,集装箱4687万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