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4省市“绿变金”实践:每一棵油茶都是“摇钱树”

第一财经APP 2017-10-29 15:15:26

作者:章轲    责编:李秀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杨超说,油茶就是短板、就是发展不充分的产业,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水碓转,石碾响,蒸房油,烟绕栋梁,满场陶桶装未尽,商家穿梭壮夫忙。”这是历史上,有着2100多年种植史的湖南省邵阳县曾经出现过的油茶加工的繁盛景象。

但几十年前,由于缺乏有效引导、扶持和管理,加上大炼钢铁时期的滥砍滥伐,当地油茶经济曾一度萎缩。邵阳也由此一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如今,历史上的盛景开始重现。

10月27日至29日,第一财经记者在邵阳县采访时看到,这里的山山岭岭,油茶林连绵起伏。油茶树上,金黄色的油茶果缀满枝头。

“一棵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百亩油茶万斤油,讨了媳妇又盖楼。”近年来,在邵阳县又流传起这样的顺口溜。

“油茶是我国的乡土树种,14个省市的1100多个县均为适生区。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油茶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消费市场逐步成熟。”28日,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说。

五大助民脱贫致富渠道

邵阳县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4年底有贫困村160个,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425户192631人,接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资料记载,邵阳县曾经是湖南省煤炭开采大县,2013年底时有煤矿36个,占邵阳市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一多。最高峰时,该县年采煤量100万吨,产值5.5亿元。

2014年以来,邵阳县狠下决心,关闭了所有煤矿,并复耕原煤矿区栽种油茶树,实现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身。

魏苗文原来是当地一位煤矿老板,经营煤矿近20年。2014年,煤矿被关闭后,他看准油茶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陆续种植油茶林1400多亩,其中在原煤矿区栽种100多亩。

“发展油茶产业是邵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邵阳县委书记蒋伟对记者说,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开展油茶造林,“黑色”矿区和“黄色”秃岭纷纷披上了绿装,邵阳县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44.29%提高到2016年底的47.8%。

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一片片油茶林成了一个个开在群众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专家介绍,油茶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四季常绿,花大而美观,兼具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有利于绿化美化,也有利于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发展一亩油茶林,第4年开始挂果,第6年丰产,盛产期年产油60公斤,可产生收益4000元左右,稳定收获期在70年以上。因此,一亩油茶林就能基本长期有效解决一个贫困人口的生活需要。

退伍伤残军人周根生发起成立的邵阳县怡悦油茶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发展油茶产业以来,在全县13个乡镇、36个村完成油茶造林1.3万余亩,其中3000多亩已开始挂果,共带动农户1869户、7167人脱贫致富。该合作社还解决了周边1200多名留守老人、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每年发放用工工资400多万元,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年均增收3300元以上,实现当年务工、当年脱贫的目标。

根据《邵阳县8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县油茶林面积发展到80万亩、每年实现产值30亿元,每年整合捆绑6000万元以上资金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邵阳县长袁玉华介绍,邵阳县力推油茶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运作,已培育油茶种植大户379户,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89家,建成油茶种植公司18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油茶基地。

在邵阳县,油茶企业和农户还通过油茶生产与入股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分红增收。邵阳县政府规定,对新造油茶林,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除支付林地流转费用以外,与农户按7:3、6:4或5:5的标准:进行收益分成。

3年前,邵阳县蔡桥乡乐山村3组村民周业多还是一名贫困户,每年都得四处借钱给小孩交学费。2012年他开始利用贴息贷款,跟随油茶产业大户周根生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种植油茶300多亩。

“每年务工收入有2万多元、土地入股分红5000多元,油茶进入盛产期后还能享受资金入股分红。”周业多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摘掉了“贫困帽”,还建起了新房,新增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28日,第一财经记者在邵阳县看到,总投资8亿多元的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当日,设在这里的南国油茶交易中心还获得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的“国家油茶示范交易中心”牌子。南国油茶交易中心董事长钟碧成告诉记者,交易中心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大的茶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相关金融、物流服务中心。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邵阳县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助民脱贫致富渠道,即油茶生产与林地流转相结合,实现以地增收;油茶生产与劳务用工相结合,实现以劳增收;油茶生产与生态扶贫相结合,实现护林增收;油茶生产与入股合作相结合,实现分红增收;油茶生产与“四旁”造林相结合,实现长期增收。

蒋伟介绍,近5年来,邵阳县通过发展油茶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3万户、贫困人口6.31万人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累计3.1万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占全县累计脱贫人口8.9万人的34.8%。目前,邵阳县贫困群众人均每年可通过油茶增加纯收入1000元以上。

今年7月10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邵阳县调研时,称赞邵阳县通过大力发展油茶,实现了由过去煤炭开采等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找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效统一”的发展新路。

14省市大面积种植油茶

“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破解山区群众脱贫难题的关键所在。”10月28日,在中国(邵阳)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暨油茶互联网博览会上,封加平说。

他介绍,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在山区种植面积广,不与粮食争地,经济效益高、收益期长,能持续稳定增加国内食用植物油的供给,对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种植油茶,农民十分熟悉,是一个很好的扶贫产业、惠民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8391万吨,为2001年1394万吨的6倍,进口棕榈油600多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当年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7.7%,明显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

“我国有木本油料树种100多种,主要木本油料生产潜力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茶油潜力在300万吨以上。以菜籽油亩产40公斤计算,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可置换出2亿多亩耕地种植粮食,这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封加平说。

研讨会上,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杨超介绍,近年来,我国油茶产量产值实现了双增长。全国每年新造油茶林面积达到240万亩左右,每年低产林改造面积270万亩,油茶林面积由2008年的4500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6400多万亩,油茶籽产量从96万吨增加到217万吨,茶油产量由20多万吨增加到53.86万吨;油茶产值由110亿元增加到661亿元。

“据初步测算,今年全国油茶是丰收之年,茶籽和茶油的产量有可能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茶油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吨。”杨超说。

杨超介绍,茶籽收购价从2008年的每公斤2元左右提高到2016年的10元,茶油毛油收购价由2008年的每公斤20元提高到100元以上,种植油茶每亩仅茶油收入就在4000元以上,油茶产业在推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实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在资金投入方面,杨超介绍,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性高涨。

国家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投入油茶产业资金达10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2亿元,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82亿元。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由2009年的659家发展到2016年的1376家,还有专业合作社3964个、种植大户9487户,带动和参与的农民达到240多万人,年吸引社会投资30多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南方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14个省市都大面积种植油茶。

湖南油茶种植面积有2068万亩,年产值20多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河南有油茶种植面积77万亩,年产值3.7亿元;广西油茶面积达645万多亩,年产油茶籽19.4万吨,油茶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重庆市油茶总面积约37533.7公顷,年产值12824万元。

此外,四川油茶面积26万亩,年产值有17864万元;贵州油茶种植面积有252.28万亩,年产值8.68亿元;云南省油茶面积有385万亩,年产值11291万元。

在湖南省衡阳市,当地每年拿出1000万油茶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刺激了多路社会资本投资油茶产业。安徽省政府也出台了支持油茶产业扶贫意见,优先将适宜种植油茶树的贫困县(市、区)纳入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江西省九江市采取“管护人+基地+贫困户”模式,进行油茶股权登记,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江西省宜春市现有油茶林258万亩,2016年全市油茶产量3.6万吨,油茶综合产值41.6亿元。该市鑫隆农业发有限公司建立了油茶林基地3万多亩,并在油茶林内发展林下经济,年收入达到4700多万元,带动农户2125户,惠及1万多农民,其中30多个贫困户每年增收2至3万元。

安徽省岳西县组织147家经营主体,融资7.12亿元,发展油茶10.33万亩,带动500多个贫困户,其中五河乡的6年生千亩油茶林,使38个贫困户年增收近万元。安徽省潜山县黄浦镇经汇油茶专业合作社组织不能外出务工的38个贫困户50人参加油茶常年管理,使其中的15个贫困户、12个低保户和6个五保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湖南大三湘茶油公司董事长周新平是上市公司量子高科的董事,持股数量排到前三名,最近几年他不断卖股票,腾挪出来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油茶产业。周新平已种植油茶3万亩,发动当地农民种植30万亩,并且建起了冷链压榨的生产线,年销售额从几千万逐渐突破一亿元,连续三年实现了盈利,他的目标是在油茶行业打造出一家上市公司。

油茶就是短板和发展不充分产业

茶油是食用油中上上品,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全世界95%的茶油产自中国,中国35%的产自湖南。专家介绍,全国每年生产食用油6000万吨,而茶油只有50万吨,占比不到1%,未来提升空间大。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2015年11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首次将油茶作为大宗油料作物,纳入了国家食用植物油安全战略大局中统筹支持。

今年5月26日,10部委联合印发了《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油茶产业发展工程列入到11个林业产业重点工程。力争到2020年,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466.67万公顷,茶油产量达到150万吨,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封加平对记者表示,与传统的油脂产业相比,油茶产业起步晚,大中型龙头企业不多,大多数深加工能力还较弱,精炼高档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小。此外,茶油市场品牌杂、品质不一,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秘书长李建安也表示,目前油茶界一个最大的困惑就是投资热情与产出效益低的矛盾,“种植企业反映油茶不好种,投资回报期产量不如预期,加工企业反映茶油不好销,规模企业反映做油茶不挣钱。”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杨超说,油茶就是短板、就是发展不充分的产业,也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按照《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250万吨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茶油产量将占到国产食用油的20%。”杨超说,发展油茶正是满足人们对高档食用油需求,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乡村振兴的最佳途径。

封加平告诉记者,下一步,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研发,选育良种,确定各地的适生高产品种,推进综合开发、深度开发,进一步提升效益。

”在油茶主产区优先培育一批实力强、经营好、辐射广的龙头企业。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带动油茶产业发展。”封加平说。

他介绍,在创新林业投融资模式方面,国家林业局将继续加强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组织的深入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油茶产业提供期限长、利率低、手续简、服务优的金融产品,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帮助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茶油作为健康食用油的市场定位应始终坚持。”28日,封加平在几次讲话中均强调了“生态”“安全”的问题。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建设油茶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等系列标准化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推进油茶标准化生产,维护油茶产业市场经营秩序。同时,国家将建立油茶产品可追溯体系,确保种植、生产、销售所有环节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今后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封加平建议油茶种植、加工企业推进机械化作业,“对在油茶生产中使用机械工具的,要落实林机补贴政策,减少劳动力使用,把成本降下来。”

10月29日上午,湖南省邵阳县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摄影/章轲

10月28日,在湖南省邵阳县召开的中国(邵阳)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现场。摄影/章轲

10月28日,“国家油茶示范交易中心”授牌仪式。摄影/章轲

10月28日,国家油茶示范交易中心展示的油茶产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