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清晰地反映消费和交易行为,反映消费对于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传统指标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总额。
10月31日,浦东新区发布了2016年社会消费总额新指标。从具体数据测算结果看,2016年浦东社会消费总额规模为5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9.5%。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但不包括服务性消费,例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自有住房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
而浦东新区提出的社会消费总额,则是在实物商品的基础上,加入了服务性消费的部分。
从浦东新区2016年社会消费总额的构成来看,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37.3亿元,比上年增长8.2%;服务性消费总额为3754.5亿元,增长1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胡康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新的统计指标,是因为近年来随着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物质型向服务型不断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已不能适应总体消费市场变化,难以反映浦东新区的消费规模、结构和速度。
“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个百分点,而且服务性消费占比达到64.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消费向服务性转型的态势更加明显。”胡康华说。
在社会消费总额这一新的指标中,共分为六大类,分别是金融及商务服务消费、交通和信息化服务消费、居住消费、教卫及健康服务消费、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生活服务消费。
从比重结构来看,浦东新区的金融及商务服务消费比重最高,占49.8%,其次是交通和信息化服务消费28.4%,居住消费位列第三,占8.6%,教卫及健康服务消费和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占6.1%和4.7%,生活服务消费占比相对较低,仅为2.4%。
而从增速及拉动作用看,增速最快的是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比上年增长27.3%,增长拉动效应最显著的是金融及商务服务消费,2016年该板块拉动浦东新区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长5个百分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陈希表示,希望通过新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推动浦东服务性消费的供给侧改革,更好的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其中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明显快于投资增速;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高于资本形成总额31.7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及消费理念转变,带动发展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占比提高。
权威专家:一些银行消费贷利率已低于本行保本点,这种模式很难持续
离境退税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境外来沪消费活力。
今年上海“五五购物节”是六年来消费补贴政策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从家电到汽车、从商品到服务,从国内消费者到入境游客,有全方位政策优惠支持。
总规模10亿元中生引领基金揭牌,浦东创投、中国生物制药等为首关出资人
浦东将出台境外投资、跨境结算、数据出境、国别地区指南等一揽子公共服务政策,引导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跨领域组团式合作,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提供多元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