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星电子任命三位联席CEO 三季业绩创新高

第一财经APP 2017-10-31 22:12:55

作者:王珍    责编:彭海斌

三星电子首次实现董事长与联席CEO分离,这既使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清晰,有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又有利于公司管理的平稳过度。

10月31日,三星电子宣布了新的高管层名单,并首次把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角色分开。当天,三星电子还公布了今年三季度业绩。显然,这家全球最赚钱的电子企业希望在业绩稳定中,实现新旧高管层的平稳过渡。

金奇南、金炫奭和高东真成为三星电子新的联席CEO,他们将分别代替现任的副董事长权五铉、联席CEO尹富根和申宗钧,成为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消费电子(CE)部门和IT及移动通讯(IM)部门的负责人。三星电子将维持目前三个联席CEO的管理架构,所有新的任命立即生效。

与此同时,李相勋不再担任CFO(首席财务官)的职务,立即生效。李相勋被推荐为三星电子的董事会主席,他将于明年3月接替权五铉。这标志着三星电子第一次将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角色分开。

内部“少壮派”接任

今年,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因行贿等罪名被判入狱五年。前不久,三星电子副董事长权五铉宣布将辞职,到明年3月生效。外界一度猜测,三星电子会任命外部人士当董事长。

三星电子新的人事任命显示,这家韩国最大的企业没有任用“空降兵”,提拔的都是内部的“少壮派”人士。权五铉说:“下一代领导人非常适合加速创新的步伐,满足互联世界的需求。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在其所在领域表现优秀。”

金奇南1981年加入三星电子,是半导体的IEEE院士,曾担任三星先进技术研究所主任,三星显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存储器、系统LSI业务的负责人,直到现在仍负责三星整体的半导体业务。

而金炫奭则是显示产品领域的专家,在三星连续十一年取得全球电视销量领先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东真的成就来自于移动业务,他凭借其作为移动研发部前任主管的丰富经验,推进旗舰级Galaxy智能手机的开发,并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星电子于10月31日公布了第三季度(截至2017年9月30日)财务业绩。本季度的收入为62兆500亿韩元,同比增长29.76%;营业利润达14兆5300亿韩元,同比增长1.79倍,创下新纪录;净利润达到11兆1900亿韩元。

半导体业务的强劲增长,是三星电子三季度业绩创新高的最大支撑。今年三季度,三星半导体业务的合并营收达到19兆9100亿韩元,占三星电子当季营收的三成多;营业利润为9兆9600亿韩元,贡献了三星电子当季营业利润接近七成。

今年第三季度,市场对服务器和移动设备的高性能内存芯片需求强劲,是三星电子整体业绩飘红的重要行业背景。这令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实现收入、盈利的显著增长。

增加柔性OLED供应

显示面板,是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另一明星业务。今年第三季,三星显示面板的营业收入为8兆280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9700亿韩元。

OLED业务方面,为支持苹果新的旗舰手机,三星增加了柔性显示屏的出货量。但由于OLED产品的竞争加剧以及新OLED生产线的启动成本增加,环比利润下降。LCD业务方面,由于液晶面板的价格下降,第三季度的收益也出现下滑。

三星预计第四季度OLED的销量将增长,其柔性和刚性的OLED面板的出货量都会增加。然而,在LCD业务方面,三星预计,由于产能增加以及季节性需求减少,会导致一些供需失衡。

2018年,三星预计OLED面板将成为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流,尤其是柔性OLED面板在高端手机的渗透率会提高。在液晶面板方面,竞争会加剧。

三星的另一创收大户IT和移动手机业务(IM部门),今年三季度收入27.69兆韩元,运营利润达3.29兆韩元。由于Note 8的推出和 J系列的销售,三季度获得强劲的出货量,但由于中低端智能手机销售占比提高,其营业利润季度环比下降了一半。

而三星的消费电子(CE)部门今年三季度收入11.13兆韩元,运营利润为0.44兆韩元。其中,三星的电视业务,QLED电视销售增加,盈利显著改善,然而由于液晶电视面板价格上涨和电视市场需求疲软,收入略有下降。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向第一财经分析说,三星电子的三季度业绩表现不错,半导体是最大拉动力,因为芯片价格还在上涨,四季度是许多手机新品的发货季,需要10纳米芯片,这对三星的半导体业务有正面的带动作用。柔性OLED面板业务也一样,苹果、小米、华为等全面屏旗舰手机的推出,将带动三星OLED面板的出货。此外,由于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回调,所以三星电视的利润也在改善。今年,三星的半导体芯片、柔性OLED面板都在扩产,第四季度是市场旺季,三星可凭技术领先优势,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