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型连锁健身房一度被唱衰不赚钱,但即使过去两年在新崛起者的冲击下,诸如威尔士这样的连锁品牌居然反而做了大规模开店计划:2015 年新开19家,会所数量比2014年增长51.35%;2016年新开26家,会所数量比2015年增长46.43%。
而这家公司的老板在与贵人鸟的合作“流产”后反而打算在2017年和未来都加大开店的速度。
“这两年是我的100米冲刺,前面是基础,”威尔士创始人王文伟在2017年年初对外说,“今年开店的速度和营业规模都要有40%的增长,明年要有50%的增速,流水突破20亿元。”
连锁健身房的年卡模式一直被诟病,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还是无法跳脱这样的“套路”。
青鸟健身董事长卞光明认为预付费是合理的,大型健身房前期需要巨额投入,一间1500平方米的店面,需要500万元以上的投入,那么大的投入需要一次性收回来。
当然,完全依靠付费卡收费是有风险的,关键是如何平衡。在后来者的激烈竞争下,诸如威尔士、青鸟健身已经在寻求除了预付卡费用以外大收入。比如私人教练收入的增加。卞光明告诉笔者,早前年卡是主流,占到大头,但现在有了私教后,“我们目前私教的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50%~60%”。
王文伟曾说,小型健身房在帮威尔士培育市场。这样的说法也得到卞光明的认同,他觉得未来健身平台呈现的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下面的平台是为服务专业、大型的健身房,为后者传输健身爱好者。
相对于小型的健身房,大型的体验感更加好,卞光明认为,诸如青鸟这样的连锁店一直在寻求新的创新利润点,“客人有分级、小的人挤人,有消费能力的客人就不会去。我们还会增加美容、SPA等额外服务。”
此外,两者面对的客户群也不一样。记者获悉,青鸟健身的人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在35~45周岁之间,这些人群都是常年健身对健身有着专业性要求的,相比较小型健身房,大型健身房在专业性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来自德国统计公司Statista的数据,国内健身人口占比约1%,而反观美国则达到20%左右。不过这是2013年的数据,但由此可见增幅空间巨大。2014年,相关政策出台,提倡全民体育,这让行业从业者都摩拳擦掌。
整个中国的健身市场对于这些新老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空白金矿。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助理合伙人潘翔认为不会存在哪一种模式消失的问题。
咨询公司英敏特在今年8月做过一个中国人的健康生活趋势报告指出,国人对于非医疗性的整体健康管理方式更感兴趣,而在他们调研的人群中有超过70%的人有健身的习惯。
按照Liking fit创始人徐志岩的说法,“截至目前,Liking fit在全国的200家店铺全部都是加盟店。”徐志岩解释,如果选择直营公司的资产会过重,也不可能在一年内开那么多店,只有选择加盟能够在短时间内铺开抢占这个市场,“现在拼的就是速度,你先进驻一个区域,获得了那里的客源,第二家再进入想要获客,成本就变高甚至变得不可能。”
潘翔说,对于小型的健身室,一线城市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发展舞台,最大的空间在二三线。
“小城市的人向往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人那样的生活方式。”徐志岩观察后总结道,对于加盟者来说那里机会更加大,因为同样的年费,后者的开店成本(租金、人力、物业等)更低。
徐志岩的投资人期望他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加盟店,因为如果收完加盟费后,总部对于外地加盟商的经营就会变得松散。他们目前开始改进最初的粗放式加盟模式,改成类直营,统一接管加盟商的财务以此让管理变得可控。
整体而言,无论是新玩家还是老牌健身房都看好中国未来的健身市场发展。潘翔认为未来的趋势会是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地扩容,只不过小型的健身房开店速度会快一些,但大型连锁也依旧有其优势和需求在。
小红书全员信公告:不再“大小周”,取消员工竞业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4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的份额从40%大幅减少到18%;但同时,中国仍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生物电池也被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发电的新型生物能源装置。通过微型化和便携化改造,微生物电池有望为智能手表、心脏起搏器等毫瓦级低功耗设备提供电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