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省整治办速将此文件精神传达到小贷公司监管部门,计划单列市由所在省整治办传达。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地金融办获悉,均已收到上述通知。
通知表示,有些地区陆续批设了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或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某市金融办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对于网络小贷牌照批设刹车与对现金贷的整顿有关系。
2008年,银监会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各地曾掀起小贷公司成立热潮,小贷牌照受到追捧,不过,近年来小贷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10月,央行公布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小贷公司8610家,较年初进一步减少了63家;总计贷款余额9704亿元,较年初增长约300亿元。此前,一位地方金融局监管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小贷公司受到互联网金融扩张和政策的双重冲击。他认为,由于网贷公司、P2P等互联网金融在各地快速铺开,小贷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获客率大大降低,行业盈利空间收窄。
2016年以来,互联网机构争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大量资本蜂拥而至。近期,“现金贷”企业扎堆美国上市,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然而,有关现金贷的高利贷、暴力催收、多头借贷、助贷模式无监管等多方面风险问题也在迅速积聚。
目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及网贷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条。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继续罔顾风险累积,各类机构继续此类业务,一旦出现市场情绪驱动的情形,很可能快速传递,穿透风险防火墙,演变成系统风险。
一位西南地区金融局副局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小贷公司业务的监管,过去小贷牌照经营有地域监管限制,而随着借助互联网技术逐渐打破了这种限制,未来监管也将升级,不排除与科技金融公司合作。他表示,在监管的过程中,如何穿透式监管,需要更多的数据、更多的工具,更加具有制度化、法制化。
此前,因现金贷业务引起争议的趣店,股价在上周四、周五分别下跌6.69%和9.05%后,本周一收盘再次大跌逾5%。截至本周一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期间累计跌幅逾27%。今日早间有消息称,这一异常现象引发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Faruqi & Faruqi的注意,该公司今天宣布,对趣店发起调查,以查明其是否存在潜在的违规行为。
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有序放宽民企准入条件和领域,持续深入破除各级各类市场准入壁垒,这些都为民营企业在更广阔的领域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有法学专家认为,专项监督启动后要注重后续的追责,并期待其成果能最终转化为法律。
“清朗浦江 • 2025”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以“惠企为民,凝聚向上力量”为主题,
首批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