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邓海清:美国加息路径分歧巨大,中国央行不必亦步亦趋

第一财经APP 2017-12-14 12:05:45

作者:邓海清    责编:黄宾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加息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内自身的经济金融环境。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4日凌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海清FICC频道的主要结论如下:

1.美国经济、通胀、就业经济数据充分反映了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12月美联储加息有理可循,同时,特朗普“减税政策”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同样大幅提振经济预期,也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并行的重要原因。总体上,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之中,美国“货币政策加息/缩表”与“财政政策减税”政策协调性高。

2.美债收益率大幅下降,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反对加息的美联储官员由一位上升为两位;二是美国通胀上行迟迟未到,11月美国核心CPI仅为1.7%;三是美国市场与美联储对加息路径分歧巨大,美国市场对于“美联储预期2018年加息三次”并不相信。目前市场对于2018年加息的预期甚至不到两次,其原因包括反对加息官员增加、通胀预期较低、美联储换届后的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等。

3.我们预期中国央行12月“按兵不动”,没有必要亦步亦趋,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加息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内自身的经济金融环境。一是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目前“大资管新规”对市场的冲击仍未结束,因此12月货币政策加息并不合适;二是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表明,政策层对资本流动担忧明显降低,中国央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没有必要跟随美国加息。

4.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我们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债市并不构成利空。主要逻辑是:一是美国债券市场对于此次美联储加息的反应是“利空出尽”、美债收益率下行,中国债市不应做出相反的反应;二是中国央行大概率不跟随美联储加息,这将释放央行维稳的态度;三是中、美债券收益率利差处于150BP的历史高位,尽管中国2016年以来从未加息,但是中国长端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已经远超美国,因此即使美债收益率上行,中国债市也未必上行,更何况美债收益率筑顶下行态势明显。

5.海清FICC频道认为,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投资机会是利率债,当前债市的唯一制约债券的因素是监管落地。当前的债券市场正处于第二阶段“负债-资产再平衡切换进程”的尾声,经历资产负债再平衡之后,未来“负债荒”将逐渐缓解,同时长期来看投资债券资金成本系统性下降的情况下,债券市场重迎牛市、且下行空间被深化。目前来看,债券市场由熊转牛存在两种路径:

(1)经济下滑得到数据验证,导致金融去杠杆措施软着陆,债券市场配置价值转为趋势性机会;

(2)从长期来看,监管政策对债券市场冲击的逐步结束,债券需求端将由表外转向表内,一方面银行体系投资债券的资金成本将系统性下降,另一方面资产端,企业层面打破刚性兑付,带动融资需求系统性收缩,推动债券市场“由熊转牛”。(邓海清系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