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张漂浮在全世界夜空的“渔网”,是融合风、光、水的艺术宣言

第一财经APP 2017-12-26 15:29:01

作者:沈晴    责编:李刚

美国艺术家珍妮特·艾克曼的大型灯光装置系列,灵感来自2010年智利8.8级地震。在她看来,灾难可以弥合不同阵营、不同主张的人之间的隔阂,让伤痛变得共通。

离开了偎水而居的空间,渔网慢慢从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退场,美国艺术家珍妮特·艾克曼(Janet Echelman)却把它们找了回来,挂上天空。

白天,它们多半和高层楼宇施工用的建筑围网并无二致,靠几根纤细的“手臂”,攀附着悬空于相近的建筑物之间,随风舞动。只有当夜幕降临,在灯光的探照下,巨网从平面变身立体,精巧的结构长出雕塑般的线条和肌理。

圣诞期间,艾克曼的大型装置《1.26》现身虹桥天地灯光艺术作品展。如果你有事先看过它的宣传图,恐怕会有一种从失望到惊艳的落差:照片留住了人眼所难以捕捉的光影瞬间,霓虹色的变幻却在高度一体的现实造型中惊人得飘逸——这种独特的光谱纤维比钢强15倍。

作品的灵感来自2010年智利8.8级地震。彼时,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灾后疮痍,像一条条巨大的伤疤,爬在智利狭长的国土之上。没多久,在丹佛举办的首届美洲双年展对艾克曼发出邀请,主题是将美洲地区35个国家,以雕塑艺术的形式彼此关联。面对如此宏大的叙事角度,她第一反应,“我都不知道从哪下手!”2011年,她在TED的演讲中调侃这段经历,引得观众一阵哄笑。

在艾克曼看来,灾难可以弥合不同阵营、不同主张的人之间的隔阂,让伤痛变得共通,从而跨越国家、民族、语言的鸿沟。她着手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查阅资料,在海量的图文信息中,很快提炼出了视觉表达的切入点:智利大地震悄然移动地球的板块构造,瞬时加速地球自转1.26微秒。

艾克曼的构思是,根据地震当日海啸波纹形成幅度所绘制的三维立体图案为原型,但她无法按照惯常的方法用金属纤维来创作,因为它的外形实在太复杂了,直到她把金属骨架替换为一种柔软的专利纤维,由聚四氟乙烯(PTF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制成。不过,市面上没有任何软件能生成这种网状物的模型,并模拟它在重力作用下的样子,这又是全新的创造。

2010年7月,《1.26》在丹佛艺术博物馆(Denver Art Museum)首次亮相,整个装置达到130英尺长140英尺宽135英尺高,悬空于七层楼高的空中,令往来参加双年展的艺术家和观众无法忽视,一举奠定了艾克曼的艺术名声。“现在这个雕塑可以是彻底柔软的,而且如此之轻,可以系在已有的建筑物上——实实在在地成为城市建筑群落的一部分。”她说。

建筑、雕塑、工程,艾克曼从未攻读过,却自小为之着迷。1966年,她出生于佛罗里达州,父亲是内分泌学家,母亲是珠宝设计师。大学毕业后,她申请了七座院校的艺术专业,全被拒之门外。“我意识到只能靠自己,设法成为艺术工作者。”

1987年,她踏上亚洲之旅,先在香港学习水墨画和书法,后去了印尼巴厘岛。如果不是因为一场火灾焚毁了工作室,她不会回到美国申请富尔布莱特奖学金,并在印度一个小渔村受到启发,创作出个性鲜明的第一件“渔网”。

当时,艾克曼飞到印度南部城市玛哈巴利普拉姆(Mahabalipuram)参展,开幕日逐渐临近,打包邮寄的画作却迟迟未来。年轻的艺术家只能打起精神,到周边的小村庄碰碰运气。起先,她想尝试青铜铸件,但太重也太贵,只好放弃。她又来到海边散步,看到渔民把渔网收成一排,这才有了新想法——一种全新的雕塑方式,可以创造大型装置,却无需沉重的实心材料。

她和渔民合力完成了这个系列,给它取名“喇叭裤”(Bellbottoms)。“我们把它吊起来放到柱子上拍照,它柔软的表面能展现风的任何蛛丝马迹,不断改变着形状,我简直着了魔。”她在TED上说。

“我希望网的尺寸可以再大一点,从一个你能注视的物体,大到足以让你迷失其中。”此后数年,艾克曼和同伴不断对它做出改造,直到纤维可以经受住紫外线、空气中的盐分以及污染等侵蚀,同时赋予了蕾丝般的精致细节和柔软质感,可以在风中优雅地起伏。

艺术家把这称为“风的舞蹈”,这种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发掘,对风、光、水的概念融合,在其后的作品中一以贯之。如今,艾克曼的巨网作品短期或永久地漂浮在全球多个城市,她的艺术视野还在扩展。“街道就像空气一样,大家都可以使用。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够像空气一样,是免费的、触手可及的。普通人的参与对我而言是种奖励,这给艺术作品带来更深的含义。”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是《1.26》在全球八个城市巡展后首次亮相中国,“光怪陆离·2017光影上海”虹桥天地灯光艺术作品展持续至2018年1月7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