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中法双方企业就着手对一个投资近千亿元人民币的核循环项目进行合作。经过长达十年的协商,该项目终于在9日签署了相关协议备忘录。
中核集团刚刚发布一则简短的消息显示,1月9日,中核集团和法国新阿海珐集团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相关协议备忘录,与法国法马通公司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这两份文件的签署是落实《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的具体举措,将开启中法核能合作新纪元,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乃至全球核能未来发展。
上述消息没有透露备忘录的具体内容,但第一财经记者从新阿海珐集团官网一则与此次协议有关的消息中了解到,备忘录所涉及的项目,正是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
目前,新阿海珐集团在华提供核产业链前端的铀矿业、铀转化和铀浓缩,以及后端的乏燃料回收利用、核物流、核设施退役和工程设计等服务。
新阿海珐集团官网上述消息还说,通过这份备忘录,新阿海珐集团和中核集团重申,将尽快完成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合同的谈判。备忘录也确认了过去几个月以来,双方在谈判上取得的巨大进展。
该消息还引述新阿海珐集团首席执行官Philippe Knoche的话说, “中核集团和新阿海珐集团加速了步伐,以达成合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我期待能尽快完成谈判,2018年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实施这个里程碑式的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15年9月23日,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在中核集团举行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推介会上就曾介绍,中法两国将在中国合作建设一个投资总额可能高达千亿元人民币的核循环项目。
中核集团此前透露,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中国将形成商用的大规模核循环能力,既可以有效缓解2030年左右核电站乏燃料在堆贮存的压力,提高乏燃料安全管理水平,又可匹配中国快堆发展计划,为商业快堆提供燃料,切实保障中国核能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由中核集团负责建设,新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中法两国核工业发展都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战略,其中法国在核燃料循环设施的设计与运营方面有40多年的成熟经验。
新阿海珐集团官网介绍,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开发工艺和技术将参照新阿海珐集团的阿格(La Hague)和梅洛(Melox)处理厂。过去几十年,阿格处理厂成功并安全地再处理了超过33000吨乏燃料,梅洛处理厂生产了超过2500吨混合氧化物。它们也是中国新建乏燃料处理厂的参照。其中,阿格核循环厂至今没有发生过计划停运,这充分证明该厂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法合作核循环项占地3平方公里,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处理800吨的国内核电站乏燃料,通过核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为核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对核电站卸出的燃料进行大规模贮存与后期管理,让核电更安全;三是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让核电更清洁。
核循环,是指将反应堆“燃烧”过的核燃料(即乏燃料)进行化学处理,除去其中的裂变产物,提取铀、钚材料,再入反应堆使用的过程。据核电人士介绍,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一项高、精、尖的复杂技术,世界上拥有后处理工厂的国家并不多。
到2020年,中国在运装机将达到5800万千瓦,届时将给中国乏燃料安全管理将带来不小的压力。为此,中国有必要加快建设核循环项目的步伐。
环保部旗下媒体在2014年引用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的话称,目前大亚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已经饱和,田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接近饱和,已经建成的离堆乏燃料湿法储存设施也已贮存饱和。
另据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核瑞能”)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中国核循环产业发展的现状,已经“到了举棋落子的时刻”。而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核电部分明确,要求“加快论证并推动大型商用后处理厂建设”。
业内预测,到2030年,中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量为23500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000吨。中法合作核循环项建成后,后处理800吨的产能一年能解决相当于在运行的40台核电机组所产生的乏燃料。
作为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核瑞能是核电站乏燃料再循环产业的专业化公司,负责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选址、立项以及中法合作谈判等前期工作。该公司称,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合作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是迄今为止中法两国最大的合作项目,一直得到双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中法双方已经就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比如,2007年签署了《中国核循环项目合作联合工作组的实施协议》,确定了政府间讨论合作的基本模式;2008年签署了《中国核循环合作联合工作组报告》,确定了核循环项目合作的技术路线和基本原则;2009年签署了《中国核循环项目联合声明》,确定了合作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原则;2015年6月签署了《中国核循环项目意向性声明》,重申了两国政府对项目的支持。
第一财经记者还注意到,为推动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截至2016年,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至少举行过17次高层管理协调会。此后,双方继续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流。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2017年12月21日,中法企业双方在京就“核循环领域合作进行交流,并就后续工作达成一致”。
据中核瑞能总经理薛维明此前介绍,2013年以来,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正按照国家核项目要求,对全国多个厂址进行比选。厂址的最终确定将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地方政府同意,最终由国家决策。
本次核准的机组中有8台类型均为“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已从“引进消化”向“自主输出”转变。
4月27日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在建机组质量整体受控
当前业界正在加强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非计划停堆次数、提高核燃料燃耗、延长换料周期、延长核电寿期、提升核燃料组件质量与可靠性等,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核聚变技术的难度大,目前仍面临耐辐照、耐高温材料和超导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