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节特刊】培养全科医生成医疗事业重点,至2030年增加50万

第一财经 2018-02-18 11:40:15

作者:马晓华    责编:杨志

全科医生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

“中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去年底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上透露的这一数据,引发了一些争论,也传递出公众对健康服务的期待。

1月29日,2018年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2018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激发运行活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全面解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

“投资于健康”可以有效提高劳动力工作年限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人口红利”更多转化为“健康红利”,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负面影响,延伸重要战略机遇期。

而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便是基层。

全科医生的缺口

“全科医生是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前,基层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而基层人才队伍依然是短板中的短板。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的6.6%,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51人。从质量上看,基层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到40%,农村基层就更低一些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起步比较晚。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步伐。随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衔接的培养体系逐步形成。

据曾益新介绍,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以5年大学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5+3”为主体、3年大专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3+2”为补充。此外,国家还通过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多种渠道扩大全科医生队伍。

《意见》提出培养全科医师队伍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科医生达到30万人,城乡每万居民拥有2至3名合格全科医生;到2030年,全科医生达到70万人,城乡每万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

2012~2016年卫生技术人员人数 数据来源:《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面提升医疗水平

据统计,2016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31亿,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半数不超过65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变化,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重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实施健康中国策略,就是坚持问题和需求双导向,最大限度降低健康危险因素,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

“十九大报告中用326个字阐述了健康中国战略,而要完成这个战略,需要三大基石: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全科医生签约、社会办医。”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表示。

廖新波认为,中国一直存在的医疗机构三级医疗制度,由于行政准入森严,技术准入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医院等级评审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等级低,技术开展不了,药品不全,病人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机构想留住病人“有心无力”;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价值不同,医生往大医院跑,基层医疗机构想留住医生“有心无力”。基层医疗机构陷入既缺医生也缺病人的循环。

廖新波还认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慢病管理模式。在美国,80%的疾病是在门诊解决,而且全科医生是主力军,这种慢病管理已形成体系,并且有组织和政策的支持,如慢病照护模式、同伴支持管理模式、专业人员指导的团体交流管理模式、自我管理能力训练计划、同伴辅导等,而在我国基本上各环节是脱节的。所以,要想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政府得从政策支持、薪酬支持、任务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十九大报告在明确制度建设后,专门提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然后依次提到了药品保障、预防为主,食品安全,中西医并重,社会办医和健康产业,最后又提出了生育政策和人口战略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政策。这些论述对于解决医改领域的重点问题做了统筹谋划和安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多措并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硬件”双提升。

“首先便是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18年搭建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李斌在解读文章中表示。

李斌同时称,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健康产业和健康事业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两个“翅膀”。按照“放管服”要求,消除政策障碍,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卫生与健康服务。推动医疗服务与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行业等深度融合。深化“医科协同”、“医共协同”,加快医学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医药工业。

李斌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口环境,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强化人力资本优势。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