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红海行动》票房破17亿,同为主旋律爆款却与《战狼2》不一样

第一财经APP 2018-02-24 11:56:58

作者:达达先生    责编:李刚

《红海行动》不仅有影片里漂亮的战争戏,在票房市场也是打了一场胜仗。

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红海行动》不仅有影片里漂亮的战争戏,在票房市场也是打了一场胜仗。伴随着口碑的逐渐发酵,排片、上座率以及单日票房成绩,都彰显出了后发制人的潜力。显然,越发理性的中国观众,对《红海行动》这部春节档质量相对过硬的影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一个大国崛起的时代,寻求彰显国威、军威的电影,显然能够很好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并且很容易顺利转化成一个优异的票房成绩,《战狼2》便是此中翘楚。《红海行动》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中国军队在海外营救本国公民,事件本身便极能鼓舞人心。但这两部影片又有着明显不同,前者似乎更偏向于塑造个人英雄,而《红海行动》则以蛟龙小队为主进行了一个群像式的描绘。另一方面,《战狼2》的个人英雄附带了太多的意识形态色彩,口号式的呼喊让个体直接成为了国的替代体。相反,《红海行动》则更为隐忍克制,国成为了背后的隐性力量,始终存在却彰而不显,被推向前台的则是鲜活的个体。

这或许是《红海行动》能够获得不同层次观众一致褒扬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影的主旋律并不意味着喊口号、灌思想,《红海行动》里的一句话“我是中国军人,我来带你回家”,听上去极具情绪的煽动性,但这里创作者巧妙地用“小家”替换了“大国”,但对于观众而言,谁都知道只要踏上国的土地(中国的海军军舰成为了一种象征),那便意味着回到了“家”。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红海行动》利用这种“家国叙事”的文法传统,实际上相当精妙处理了主旋律和商业电影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

当然,《红海行动》在意识形态上的克制并不必然地保证其能够成功,在制作层面的优秀,也是让观众感觉耳目一新的地方。影片的质感相当好莱坞/国际范儿,以战争片的类型经验,塑造了相当激烈的枪战场景,场面调度的节奏把握,都极力地去刺激观众的视、听觉,保证了影片作为合格类型片的观赏体验。

另外,多条叙事线索的平行处理,使得影片具备了更复杂的观感,最终线索逐渐汇集,也让观众的数个“谜团”一起获得了解决,多重期待一次性的满足,这种方式自然能够让观众获得非常直接的观影快感。于此,作为一部商业主旋律影片,《红海行动》用逼近纪实的摄影展示了血腥、残忍的战斗场景,用高昂的音乐、激烈的音效和不留喘息的节奏感强制引导了观众的观影过程,成为春节档里很独特的一道菜品。

但也正是基于此,《红海行动》又衍生出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人物、情感的薄弱。为了丰富剧中人物的性别色彩,影片加入了女特战队员、女记者以及女人质的角色,相对丰富、拓展了一部男性为主导影片的“颜色”。但事实上,除了海清扮演的女记者还算有“前史”描绘之外,其他角色的存在都成为一种硬性的叙事螺丝,包括黄景瑜、尹昉等蛟龙队队员,组合在一起只是保证叙事系统的工整运行,而人物的特质却都消失了。当然,以团队作为描绘主体的影片,常常会面临这种戏份分配的问题,但《红海行动》或许太过于追求“平衡”,每个角色的笔墨都差不多,最终导致并没有什么角色是绝对深刻、动人的。不过,影片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吃糖这个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让铁血的战士们有了些许的温度。

文戏的“缺席”阻碍了《红海行动》成为一部当下的绝对杰作,“黄饼”的狗尾更是让其只能成为一部“此时”的话题作品。但“当下此时”依然有它的重要价值,林超贤再度证明了自己对战争题材的驾驭能力,而概念、立意上的现代色彩,也让《红海行动》超出了当下绝大多数的国产同类作品。此外,影片春节档的表现,又在提醒相关的创作者,春节档并不必然意味着全家欢的贺岁,也不意味着影片必须要好笑、好玩并且老少咸宜,归根结底还是要在创作本身下功夫,而非一味地迎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