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港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境内生物科技公司向往“港漂”

第一财经APP 2018-02-26 22:48:04

作者:周宏达    责编:陈天翔

上周五,港交所发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争夺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资源。消息一出,受到境内生物科技类企业欢迎。有券商人士指出,境内资本市场如不加紧改革,可能与新经济再度失之交臂。

香港联合交易所(下称“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这激发了境内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情。

错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机后,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发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修改内容包括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机构公司在港交所挂牌等,其一大目的是争夺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资源。

消息一出,受到境内生物科技类企业的欢迎。“听到消息,群里大家都挺兴奋的,我们已经接触了香港方面的券商和投资方,公司现在虽然只有小部分利润,但未来一系列新药核心产品将源源不断推向市场。”北京一家新三板挂牌生物医药企业董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与港交所相比,国内证券市场改革步伐比较缓慢。有券商人士指出,境内资本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就错过了一大波的优秀企业,都去海外上市了,如果再不加紧改革,很有可能再次与新经济失之交臂。

生物科技企业叫好

2月23日,港交所发布咨询文件,新增三个《上市规则》章节,分别落实未盈利生物科技、不同投票权架构及两地挂牌上市等三项建议。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上周五的记者会上表示,新规的生效时间从此前预计的今年6月底提前到4月底,“主要考虑这次咨询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市场上面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共识……时间本身已经不重要。”

改革后,港交所将允许从事医药(小分子药物)、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包括诊断)生产和研发,但尚未盈利或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发行人的上市,其他生物科技产品制造商则要按个别情况考虑。

“董监高群里大家都挺兴奋的,我们有这个意愿在香港上市,那里能使得我们公司真正走向全球化市场,比较国内A股,港交所估值不一定有国内这么高,但是相对成熟,比较规范。”前述生物医药企业董秘告诉记者。

仁会生物(830931.OC)董事长桑会庆对第一财经表示,生物技术公司比较容易缺钱,对资金需求比较大,如果没有长期持续、有实力的资本投入的话,发展是会受到限制的。所以港交所新政对新三板挂牌生物技术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新三板流动性不是很活跃,大的资金很难进入,因为退出没有很明确的机制,”桑会庆表示,“但生物科技公司面临的竞争是国际化的,创新是和国外公司在同一起跑线、同一个标准下做的,如果投资不及时,整个研究可能就白费了。”

虽然取消了盈利要求,但是港交所对来申请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有一些其他的门槛,包括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通过概念开发流程,企业市值至少15亿港元,且IPO募集资金主要是推动核心产品面世等等。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目前,新三板股票简称含“生物”的企业有200多家,有交易的33家,其中9家尚未盈利。尽管三板做市指数自2015年中以来整体持续下跌,但是仍有10家生物科技企业市值超过5亿元,5家超过15亿元。

港交所去年12月曾表示,选取生物科技公司作为拓宽初创公司市场准入的第一步,原因是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受到严格规管,研发过程有层层审批,所以即使没有收入,仍然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估值的参考框架。

尚普咨询分析该报告指出,国外领先生物医药企业从研发到实现盈利平均需要花费十年时间,整个创新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前期盈利模式较为模糊、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使得众多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医药企业因资金匮乏,在这场持久战中败下阵来。

“(港交所)新规的实施,一方面使得生物企业尚未进入上市准备之前,即可以更有效的吸引更多投资者。同时也拓宽了投资机构的退出通道,缓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生物医药企业还可以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便利,在二级市场实现进一步的融资,提升国际知名度。”报告指出。

目前港股医药板块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对应2017年市盈率只有21倍,不过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估值体系变化,各市场医药股估值有所提升,港股医药龙头股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今年以来市盈率从22倍涨到了33倍。

分流优质新三板企业

生物科技公司只是第一步。李小加在上周五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可能会延伸到其他行业的创新公司,制度设计的关键是要看看现在为什么没有收入。

早前还有报道称,估值最高达1100亿美元(约8580亿港元)的国内手机制造商小米,力争成为首家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

港交所此番改革与阿里巴巴2014年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有关。当时香港证券监管制度还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由于感到竞争力削弱,港交所痛定思痛,才推出改革措施“吸引更多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提升香港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与港交所相比,国内证券市场改革步伐比较缓慢。西南一家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境内资本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就错过了一大波的优秀企业,都去海外上市了,如果再不加紧改革,很有可能再次与新经济失之交臂。

上周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延长注册制改革的国务院授权,本来即将到期的授权最后时限推到2020年2月底,这意味A股的注册制改革再度延期。

而新三板虽然在去年底推出了集中竞价交易制度,但是由于未能引入市场的增量资金,投资者资金门槛仍高达500万元,因此流动性保持低迷,周一全市场万家企业的总成交金额只有1.8亿元。由于股价不断下调,跌破增发价格,部分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机构对市场的信心不足。

万绿生物(830828.OC)总经理印维青告诉第一财经,新三板融资规则调整后,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于处在快速成长期的企业而言,当然是哪个交易所能够帮助他实现融资的目的,他就会选择去哪上市。从客观上来讲,港交所新增对部分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是利好消息,会分流一部分新三板上的优质公司资源。

东吴证券高级经济学家黄琳对第一财经表示,港交所公布的上市制度对新三板产生一定分流作用,建议新三板也推出同股不同权制度创新,留住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一方面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做强做大,另一方面激励创始团队继续留在公司发展企业。

针对港交所的挑战,接近股转公司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新三板一直在改革的路上,一定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定位和特色。”

今年1月,股转公司总经理李明公开表示,股转公司将针对部分挂牌公司提出的赴境外上市的需求,研究推进企业两地挂牌问题。股转公司拟尽快加入国际上影响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国际组织,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范围,深化与港交所、纳斯达克等境外交易所的交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三板和港交所两地挂牌还处于构想阶段,由于两个市场流动性差异较大,关键还要解决股票价值衔接的问题。

(第一财经实习生王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