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汪潮涌:希望“独角兽”企业IPO绿色通道是真的

第一财经APP 2018-03-01 20:51:47

作者:周宏达    责编:杜卿卿

在近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信中利集团董事长汪潮涌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希望独角兽企业IPO绿色通道是真的,希望新兴产业大发展的红利能够留在中国,不再重复BATJ的痛。

在近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信中利集团董事长汪潮涌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希望独角兽企业IPO绿色通道是真的,希望新兴产业大发展的红利能够留在中国,能为中国投资人和股民所分享。

近日有消息援引知情人士称,证监会发行部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所谓“独角兽”企业,通常是指在私募或公开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企业。随着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以及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兴产业涌现出大量增长迅速、受到私募投资追捧的创业公司。

汪潮涌表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50家独角兽公司,如果能够符合监管条件,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当然是最好的。证监会已经着手相关准备工作,不希望再重复过去BATJ(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都在境外上市的痛。

今年年初,证监会党委委员、主席助理张慎峰带队赴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座谈,听取园区内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十多家企业对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创新创业的意见建议。

张慎峰表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出的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难点、痛点问题,让我们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境内资本市场的差距和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我们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责任和压力十分巨大,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

汪潮涌告诉记者,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都有改革的空间。有利的是,随着稳定股市、从严监管的措施取得成效,监管者的“稳、严、进”监管思路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就是大力促进发展。

“从去年下半年证监会发出强烈信号,中国要打造资本市场强国,未来帮助全社会企业降低杠杆,政府降低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把股权融资做大做强,是国家战略的需求。未来在资本市场各个层面都会出现新的改革举措。”他表示。

投资互联网下半场要绑定巨头

汪潮涌对记者表示,互联网的下半场最大的投资机会是人工智能,互联网这些年发展的最重要成果,是积累了大量智能终端的用户、数据,再加上云计算带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改进,以及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于之前“互联网+”的说法。

“我们在互联网下半场主要是看中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衍生出来的机会,比如BATJ衍生出来的在支付、物流等等细分领域里的一些机会。所以我们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紧跟这几个互联网巨头。”汪潮涌说。

他指出,这些互联网细分行业最重要的投资人依然是大的互联网巨头,他们不仅拥有资金、流量、用户,而且形成了互联网生态。在他们的生态之外,靠创业公司单打独斗,面临着很高的门槛,即使如滴滴、摩拜等共享经济代表能异军突起,也快速找到了互联网巨头做股东。

“留给PE/VC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们要绑定巨头,这是我们在互联网下半场投资的最重要的感悟。”汪潮涌告诉记者,PE/VC还可以挖掘这些互联网巨头不太重视的细分领域,如网红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不断拓宽投资领域,15年前我们100%投互联网,10年前70%投互联网,5年前50%投互联网,现在我们在互联网投资占整个投资的30%到三分之一,其它的资源投到高端制造业、大健康、文化体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汪潮涌表示。

他介绍,去年,信中利的投资标的涵盖机器人、无人机、新医疗机构、新药研发、疫苗研发、新零售等,未来还会持续关注细分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这包括独立的游戏开发商、游戏发行渠道,比如哆可梦、爱酷游,”汪潮涌介绍,“还有就是新零售,我们去年和红衫投的Today便利店是把传统的便利店改造,利用大数据挖掘,更能满足90后新消费人群的习惯。”

科技成果产业化需完善软环境

由于股权投资向高精尖行业聚焦,令高新技术的稀缺性更加突出,技术产业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汪潮涌表示,过去,我国院校、科研机构不注重产业化,研究人员追求发表论文、专业职称,因此很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走向市场。不过,这些年来,在风投、创业资本的推动下,科研成果开始走出象牙塔,院校、科研机构迅速形成产业化的能力。

在他看来,科大讯飞、清华紫光等项目能否从能否从院校、科研机构成功孵化,关键在于科研成果的价值认定,如果风投资本能估值,科研人员能合法地将科研成果作为创业股权,就解决了激励机制问题,最后形成产业化、市场化的公司。

“我们投资过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实验室孵化的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校办药厂,最后独立出来,产业发展得都不错,”汪潮涌表示,这种例子会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下,未来会发现越来越多高校、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会更好地被产业化。

不过,他也指出,目前做产业化的创投资本规模依然偏小,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环节多发力,健全产学研的软环境,“这比建科研园区的柏油马路、大楼厂房更加迫切。”

获取高新技术的另外一个途径是跨境投资,如美国硅谷、以色列都因为聚集了大量高科技公司,拥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令国内PE/VC垂涎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的资金在国内市场已经变得非常拥挤,对国内的领先的创投机构,寻找海外市场是未来的一个长远发展趋势。”汪潮涌认为,“更重要的是,在高科技领域里,海外的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中,应该有我们一席之地。”

在他看来,中国互联网行业过去20年的发展史几乎是和硅谷互动的结果,从早期的照搬到亦步亦趋,再到现在局部超越,是非常了不起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胜在商业模式、赢在海量用户,以及中国用户习惯和需求带来的优化功能,这使得国内互联网巨头在市值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硅谷的许多互联网公司。

“但是从科技创新、硬科技的方面看,我们还和硅谷有距离,比如中国投入了很多在AI(人工智能)方面,但像英伟达(NVIDIA)这种芯片级的科技公司,在国内还是找不到。在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出行、大数据这方面,硅谷还是有相当领先的优势。”汪潮涌表示。

不少PE机构扮演着高科技搬运工的角色,获取海外技术后,在国内打开市场。

汪潮涌介绍,信中利的硅谷基金在生命科学领域就投了3个项目,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新药研发、粒子成像仪,以及小型化、手持化、平价化的基因测序的仪器,将在精准医疗上带来突破。这些技术又可以落地中国,跟国内企业嫁接,让领先的科技成果落地中国。

(第一财经实习生王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