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11日在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回应了中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设”)合并的相关问题。
王寿君表示,中核与中核建设的合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核工业集团,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核电“走出去”,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两个集团的合并不是刚提出的,实际上已经有十年时间。两大集团整合不存在问题,合并之后就是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王寿君说。
今年1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央企变更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核与中核建设实施重组,中核建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作为央企,中核集团与中核建设实施重组,将是能源行业继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国电与神华合并后,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组,98家央企由此将缩减至97家,军工央企减少1家。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建设集团总经理顾军表示,重组的目标是为了全球竞争,一带一路有40多个国家要建设核电。两集团重组可以提高全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核工业集团。
“重组是两家集团长期的共同愿望,经过努力从两家变成一家是自然过程。目前战略重组工作还在进一步推动。”顾军说。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王寿君表示,在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的核电企业应该形成合力,不要内耗,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成功的几率才能更大。
本次核准的机组中有8台类型均为“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已从“引进消化”向“自主输出”转变。
4月27日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在建机组质量整体受控
当前业界正在加强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非计划停堆次数、提高核燃料燃耗、延长换料周期、延长核电寿期、提升核燃料组件质量与可靠性等,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核聚变技术的难度大,目前仍面临耐辐照、耐高温材料和超导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