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电力消费增速提高,用电增长新动能逐步形成。中电联预计,2018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今日在2018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实现略高于6.5%的增长。在平水年、没有大范围极端气温情况下,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增长5.5%左右。
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
中电联预计,2018年第一产业用电量预计增长7%左右,第二产业用电量预计增长4.5%左右,第三产业用电量预计增长9.5%左右。
杨昆分析,持续推进的农村电网改造,大幅提升了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都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用电需求的增长。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仍将延续上年较快增长态势。
此外,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预计医药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经济及高技术产业用电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支撑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等大众消费品业保持平稳增长;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基础原材料行业受环保督查、环保限产、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用电继续保持中低速增长。
与此同时,城市电动公交车、物流快递业等快速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业领域用电继续快速增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产业用电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文化、娱乐、公共服务、消费服务业快速发展,将带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用电等较快增长。
战略新兴产业成2017年用电新亮点
中电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增速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2017年所有省(市、区)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西部地区用电增速明显提高,东部地区用电增速有所下降,有15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省份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6个省份增速超过10%,9个省份增速低于2016年。
从用电结构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电力消费结构也得到优化。虽然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在60%,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6%,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1.8%,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2%,呈逐年提升趋势,已成为全社会用电增长的稳定支撑。
从细分行业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拉动下的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拉动下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传统行业与新模式、新业态的融合创新,成为2017年电力消费中的新亮点。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1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长13.3%,都延续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2017年火电发电量4.55万亿千瓦时,占70.9%,其中煤电发电量比重同比降低了1个百分点,北京、天津、山东、云南、海南五省(市)火电发电量减少,其他各省份为正增长。
截至发稿,九洲集团、华银电力、华源电力等6股涨停,明星电力、郴电国际、湖南发展等涨幅居前。
电气化程度提升和新兴高耗电行业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未来几年用电量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可能会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1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
前三季度,深圳“新三样”产业相关行业用电量增速达20.9%,是制造业增速的2.3倍。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