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再出大招。国家发改委30日印发东北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的三省四市的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助力东北振兴。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此次合作方案是这一《意见》的细化和推进。
在对口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尤其是优势产业之间的务实合作十分关键。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此前对第一财经分析,结合东北的优势,目前当地的投资机会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东北的装备制造实力非常雄厚。而装备制造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零部件都是从南方采购,交通成本高,如果南方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到当地投资,对壮大东北的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业十分重要。
其次,东北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矿产、农产品资源的精加工利用也是一大领域。尤其是目前东北仍是重工业主导,轻工业发展不够,导致就业、民生等问题比较突出。未来包括轻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养老、农业深加工、健康、电子商务等产业都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
以黑龙江与广东的对口合作为例,《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黑龙江省电力装备、高档 数控机床、石化和冶金装备、农业机械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设备、 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汽车装备 等装备优势制造能力与广东省开放型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优势对接,与广东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互动发展,促进 产用结合、产需对接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深化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接,推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农业方面,2016年黑龙江粮食产量达到了6058.6万吨,占全国的比重约十分之一。是我国唯一一个粮食生产超过6千万吨的省份。黑龙江省的平原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它们是我国东北大平原的组成部分。该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小麦。
《方案》提出,推动两省建立农业和绿色食品长期产销对接关系,强化两省在粮食精深加工、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方面深度合作,鼓励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资本、技术 和市场优势,到黑龙江省投资建设一批农产品、饲料等加工基地, 建设物流园区、乡村旅游、养老等三产融合项目。
实际上,东北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也吸引了不少大型企业进入。2014年房地产龙头企业恒大开始在大兴安岭生态圈布局粮油生产基地。这个生态圈就包括了黑龙江大兴安岭“岭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黑河、绥化、双鸭山国家大粮仓。
第三,东南沿海的现代服务业发达,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东北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例如,方案提出,鼓励广东省证券、保险、基金公司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在黑龙江省开展业务,并在条件具备情况下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黑龙江省企业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股权再融资,发行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产品。
《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提到,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鼓励引导两地间金融机构的相互考察和交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 在大连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上海开展创新业务 和市场服务,与上海证券、期货等交易所及有关机构共享合作发 展成果。
此外,在对外开放方面,东北大部分是国企,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是很灵活,很多大型国企在做国际市场方面不是很擅长。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企业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这些企业在参与东北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
“质量增信”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质量强链中的关键策略,将质量提升与企业信誉建设紧密结合。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62亿元,同比多增679亿元,连续6个月正增长。
截至今年3月底,广东省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21.96万户,数量稳居中国第一;今年一季度广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620户,同比增长17.06%。
拥有雄厚产业基础的东北三省全面振兴,对中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推动东北三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更具有深远意义。近日,第一财经跟随市场监管总局对东北三省“质量强链”行动进行了调研,“质量强链”到底是如何展开?又如何在产业振兴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