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天,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这事正式升级了

第一财经APP 2018-04-12 16:44:21

作者:钱焜    责编:乐琰

此次《管理规范》更为详细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相关规范。适用范围也扩大到了在我国境内进行的所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快两年了,今天终于出台了,太不容易了。“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部主任工程师李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让李霖倍感欣慰的是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下称《管理规范》)于4月12日的正式出台。

作为同时参与了上海层面及国家层面标准研究制定的人士,在采访过程中,李霖多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达其间的不容易。“真的是百感交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从2016年开始推动,前前后后讨论了十几稿,修改了很多轮,真的很不容易。这里凝聚了很多专家、相关人员的心血。”

此时,相距此前上海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已一月有余。不过,此次《管理规范》更偏向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为详细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相关规范。适用范围也扩大到了在我国境内进行的所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李霖告诉记者,上海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整体思路是保持一致的。上海借鉴了国家层面的管理规范,在局部的细节上会有些差异,比如国家层面涉及的区域和范围会更广。

“从今以后,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这件事情,正式从各个地区的行为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行为,这意味着我国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和上路测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李霖称。

《管理规范》指出,测试车辆必须具备车辆状态记录、存储及在线监控功能,能至少实时回传控制模式、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三项信息,并自动记录和存储下列各项信息在车辆事故或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秒的数据,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3年。

这样的描述也符合《管理规范》中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此外,《管理规范》还明确了测试主体、驾驶人、车辆的测试条件,测试申请及审核规范,测试管理办法,交通违法事故处理办法等几项内容。《管理规范》明确指出,测试车辆必须具备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且能够以安全、快速、简单的方式实现模式转换并有相应的提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车辆即时转换为人工操作模式。

此番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落地的举措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相比起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并实施路测规范的美国加州而言,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我国在产业化落地层面和全世界保持同水平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李霖谈到,在智能网联这个领域,中国终于有机会和全世界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无论是上汽这样的传统整车厂,百度、华为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或是图森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都具备着各自的优势。

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李霖说,自动驾驶是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到全面普及仍需很长的时间,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过,局部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或许会在一两年之内变成现实,比如自动泊车、站点接驳等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