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海南获得重磅“庆生”礼物。
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同时,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最为外界所关注的是阳光、沙滩、酒店,拥有国际旅游岛的名片。除此以外,位于三亚的南繁基地也让海南拥有了国际种业岛的名片。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作物育种工作者,都会利用这里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到此开展育种活动。受这次中央政策的加持,“南繁硅谷”呼之欲出。
在中国的种业版图中,南繁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这得益于其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光温水”资源优势。作为我国科研育种的“加速器”,南繁基地的品种选育周期将极大的缩短。南繁也是海南“海陆空”三大高精尖产业领域之一。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南繁促使三亚成为我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的农业科技试验区。
据统计,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一般需8至10代。在内地,冬季不能从事大田科研生产,一年只能完成一代,育种周期为8至10年,而在海南南繁种子基地公司,一年可以完成2至3代。
数据显示,最近10年,主要农作物中,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有1345个出自南繁,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南繁的占91%。
正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约70%的农作物新品种经由南繁培育。南繁基地也在业内得享“品种创新的摇篮,育种科学家的天堂”的美誉。为建设好南繁基地,海南已划定26.8万亩的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予以重点保护,实行用途管制。
从1956年第一批科研工作者到海南尤其是三亚来进行育种活动,迄今已有60余年。如今,三亚南繁基地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和国家种业的硅谷,每年都有数千名科研工作者活跃于此,并吸引了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的科学家前来选育品种,海南南繁正发展成为世界南繁。
此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南繁基地的气候、病虫情与东南亚国家相近,以南繁基地为孵化器,研发适宜东南亚国家的高附加值品种,不仅能有效拓展中国种业国际市场空间,更能提升这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对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及周边外交大战略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南繁基地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南繁基地建设和南繁产业发展也存在体制机制老化、创新水平不高、产业带动力弱、国际影响力小等方面的问题。今年,海南提出要在落实国家南繁规划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等“五化”文章,坚持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理念,健全产业要素,做大南繁产业,打造“南繁硅谷”。
农业农村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寇建平曾担任过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局长,他认为,“我国南繁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想要让南繁进一步适应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的发展新要求,就必须将保险、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产业模式引入进来,提高南繁的时代属性。”
在海南这次考察中,习近平也来到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他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热带地区气候优势,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体现热带风情的精品小镇。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开行将不断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
湖北近年来涌现出潜江龙虾、随州香菇、洪湖藕带、武当山茶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这些优质农产品如何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完善农村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